概要: www.youer8.com方形个数、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这些数分为两类,并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时,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意义。为了增加数字的典型性,教师还可以增加几个数,如18,24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理解也要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讨论。 学生初步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出几个数,让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后,重点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www.youer8.com
方形个数、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这些数分为两类,并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时,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意义。为了增加数字的典型性,教师还可以增加几个数,如18,24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理解也要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讨论。
学生初步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出几个数,让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后,重点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1和它本身(非1)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非1)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材理解】
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或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并对学生进行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第1个问题的结论是在北岸,因为11是奇数,奇数次在北岸。第2个问题的结论是错的,因为偶数次应该在南岸。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画示意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问题解决后,可以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主要是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教材中安排了两组数,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里的数都是奇数,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教材中,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采用“先用规定的数相加得出初步结论,再自己举例进一步验证”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偶数+奇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等。
◆ 练习解读
第1题
本题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2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数学游戏
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数字卡片,卡片可以放在袋子内,也可以放在信封内(或者直接将数字卡片反放在桌子上进行游戏)。游戏可以分层次进行:第一轮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摸一张数字卡片,与“5”组成两位数后,再判断组成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游戏,要求学生在摸之前先说说“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2的倍数”,然后按照摸数、组数的判断顺序进行。第三轮游戏,先讨论“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5的倍数”,再进行游戏,逐步让学生体会摸出任何数与5组成的个位是5或0的两位数,都是5的倍数。当然,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也可以调换卡片,如把已知的卡片“5”换成“6”,这样可以继续开展游戏。
第3题
本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教材上的几个问题分层次展开研究。
答案:(1)这些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2)9,18,27,…,81等,这些9的倍数的排列特征是:排在一条斜线上;(3)这些数在90,99这一条斜线上。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小数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