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正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04-02 13:02:4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404

概要:【教材理解】 教材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然后,教材并没有像原来那样从整除的概念入手,从整除出发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4=20(元),以这个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最后,安排了“找一找”的内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和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除了教材中已经呈现的自然数、负数、小数,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半个西瓜”说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用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表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数。然后,教师再利用“5×4=20”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教材理解】 
教材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然后,教材并没有像原来那样从整除的概念入手,从整除出发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4=20(元),以这个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最后,安排了“找一找”的内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和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除了教材中已经呈现的自然数、负数、小数,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半个西瓜”说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用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表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数。然后,教师再利用“5×4=20”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倍数与因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与因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 
“找一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先进行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来判断。再进行找7的倍数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材理解】 
教材把课题确定为“探索活动(一)”,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设计了让学生从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和2的倍数并观察特征的活动。教材先安排学生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再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结合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5和2的倍数的特征,应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教学时,教师要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语言不要作统一的规定,学生只要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最后,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并尝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在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独立或合作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说我答”的判断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试一试”第2题中“你的发现对更大的数成立吗”的呈现是为了体现探索活动的完整性。在日常的练习与学习评价时,只要求学生判断100以内的2和5的倍数。 
□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材理解】 
教材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教材利用100以内的数表来研究,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特征,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去研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但都无法发现规律。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作一定的提示:“将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观察呢?”以帮助学生逐步发现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这个发现对更大的数是否成立?”促使学生自己找几个更大的数来验证规律。这个问题的呈现是为了体现探索活动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练习与学习评价时,只要求学生判断100以内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再引导学生从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进行研究,在发现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都无法找到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沿斜线观察3的倍数,如第一组数3,12,21,第二组数6,15,24,33,42,51。也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在数位表中摆数进行研究,如拿3枚棋子摆一位数或两位数,可以摆出3,12,21三个数,都是3的倍数;用4枚棋子可以摆出4,13,31,22,40等,都不是3的倍数。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教师直接提示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www.youer8.com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材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小数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