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在多种可能性面前有没有相对更完善的方案呢?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 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在多种可能性面前有没有相对更完善的方案呢?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
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下面是我观察一位老师执教《回自己的祖国去》后和老师们的议课记录。
陈:我曾经向你们介绍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的这样的等式:交流的总效果 =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感情。我觉得如果要和学生更好地交流和讨论文本,首先需要教师对文本读出感情、充满感情。我想请问,你们自己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否有一种喜爱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师(这里有三四位教师讨论,为简便和匿名,以下简称“师”):我们很喜欢,这一篇课文表达了华罗庚深厚的爱国感情。
陈老师,你说过,没有相互询问和彼此敞开,就没有真正的对话,议课就可能只是评课,而且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他应该是对这个问题有了的想法,议课时能最好问一问他的意见。现在我们想问你,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陈:我不太喜欢,而且以为你们会更不喜欢,所以问你们。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我们更不喜欢呢?我们很喜欢呀。
陈:因为你们是女教师,我是男教师,我以为女老师会更不喜欢它。我们来看一看这里的对话: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 ,接过报纸 ,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我想问一问,在一个家庭中,在涉及家庭未来生活重大问题的讨论时,你的丈夫会不会这样和你说话,这样的话语会不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并让你生出反感和委屈?
师:哦,你是说,这样的说话方式不尊重妻子,有一种不平等的东西在里面。可是,新中国成立之际,国外的游子完全有可能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基于对新中国的向往,急切地想回到祖国,这是那时候的很多知识分子的真实选择啊,这里有一种特殊的背景。
陈:特殊的背景是不错,我完全相信他们向往祖国,想尽快回答祖国的愿望和决心,并且对他们的行为表示敬意。只是会这样说话吗?在家庭的特殊环境中,在亲人面前,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吗?和妻子谈话会用斩钉切铁的方式和语气,会在妻子的一句话都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就急急打断吗?
师:我觉得有可能是真实的。
陈:我觉得不可能,从情理上,夫妻之间的说话不应该这样。从来源上,这篇课文不是华罗庚先生的回忆录,而是他人的转写。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华罗庚夫妻是如何商量这个问题的呢?一种方式是作者当时就在现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这可以从这篇文字中看出来,作者当时并不在现场。另外一种情况,是华罗庚或者他的夫人就是这样告诉作者的。我们可以推想,华罗庚或者他的夫人在陈述时,会忠于当时的事实,事实的真相会是这样吗?我觉得不可能,除非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比较恶劣,或者华罗庚性情比较冲动,在家庭中大男子主义。
(注:为了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笔者事后上网搜索,查到了这样的信息:“华老一生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与夫人兼同乡吴筱元女士恩爱一生。”“华罗庚曾说,他一生的成就,有夫人吴筱元一半功劳。”“在小女儿华蜜的记忆里,父亲的感情非常细腻。”——见《华罗庚先生子女访谈》。
师:你的意思,是他们急着回国的故事和感情是真实的,文字是杜撰的。但文字的东西总是允许想象和加工的。
陈:就总体来看,这篇文章是纪实风格的,对于纪实的文体,我总觉得还是要基于事实,不能生造。我不知道华罗庚先生是否读到过这样的文字,如果读到了,我想他可能也不会愿意这样处理,因为这样对妻子不公平,而且使自己显得没有人情味,感情显得粗糙和生硬。作为小学生的课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能使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学会好好说话,不能好好和家人相处。
师:陈教授,我教过这一课了,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让学生用“斩钉截铁”造句,后来发现,学生造的句子总是缺了点什么,怎么引导都觉得不好。
陈:我手里的课本可能就是你那一班学生的,课本上有学生造的句子:“妈妈生病了,不愿意到医院,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在翻看的时候,也感觉不对味,所以才提出来,问大家对课文是否喜欢。现在大家来看一看学生的造句,你们觉得怎么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组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