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 正文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

[04-08 13:29:02]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444

概要:对于未加思索习惯式的选择和行为,分析和改进的价值更大,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对于“其他同学给读的同学找找错误”,你认为这会使读的同学紧张,推测很有道理,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我还想到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被抽起来的学生会不会这样想 :早知道我该不举手了,你叫我起来我就该不起来,下一次我不会再来了?而没有被叫起来的同学会不会庆幸:甚好我没有举手,甚好老师没有叫我,但愿下次也这样?所以越到高年级,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越少,你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很难,这就使得你在找十位同学起来读课文都花了接近两分钟时间。 (三)寻找习惯教学行为的“思维盲点” 陈:我想再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读书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干什么更好? B 老师:我在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觉得这个语言点值得品味,我就会和学生一起读,低着头看书,看学生能不能读出这个点。 陈:这是你的明确的选择行为了,也很有道理,因为和学生一起读,这是建设“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方式。但我的看法和你不同,我觉得,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最好还是看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尊重他;看着学生才能更好保持对课堂的调节和控制,才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对于未加思索习惯式的选择和行为,分析和改进的价值更大,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对于“其他同学给读的同学找找错误”,你认为这会使读的同学紧张,推测很有道理,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我还想到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被抽起来的学生会不会这样想
:早知道我该不举手了,你叫我起来我就该不起来,下一次我不会再来了?而没有被叫起来的同学会不会庆幸:甚好我没有举手,甚好老师没有叫我,但愿下次也这样?所以越到高年级,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越少,你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很难,这就使得你在找十位同学起来读课文都花了接近两分钟时间。 
(三)寻找习惯教学行为的“思维盲点”
陈:我想再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读书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干什么更好?
B 老师:我在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觉得这个语言点值得品味,我就会和学生一起读,低着头看书,看学生能不能读出这个点。
陈:这是你的明确的选择行为了,也很有道理,因为和学生一起读,这是建设“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方式。但我的看法和你不同,我觉得,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最好还是看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尊重他;看着学生才能更好保持对课堂的调节和控制,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的生成。我认为,你只有看着同学们,你才能比较全面地收集教学的信息,接受学生表现出来的反馈。
陈:最后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曾经特别提醒看 C同学的神态,当他在站着等读第八自然段的时候,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神态?现在我们来思考讨论:这个学生的神态表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我们可以有什么改进?你能猜想一下并回答吗?
B 老师:当您刚才提醒我们看这个学生神态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这个神态。这个神态让我联想到更多的神态,这种神态是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不重视语文的神态,他对这个教学内容没有产生情感,他对《冬日看海人》里的这位乡村教师不感兴趣。对于这一点,作为语文老师常常有一种无奈,我们也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您怎么看?
( B老师发言结束后,下面一位 D老师举手要求发言)
D 老师:刚才我听了 B老师的看法,我不能同意。我是教语文的,肯定地说,教语文会有很多困惑和尴尬,但我们不能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或是推卸责任的方式。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眼神,实际上和老师的设计是有关系的,不能说是语文的尴尬、语文的困惑,如果说学生没有兴趣,教师的责任是让他有兴趣。(掌声)
陈:谢谢您,您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主动承担责任的教师。我认为,在这节课上,学生是有兴趣的,也是被感动了的。比如,最后当你提出四种志向让学生选择时,第一个学生首先选择了“当乡村教师”,我想,如果没有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没有被这位乡村老师感动,学生是不会有这种选择的。而且,你开始还说 C同学是黑马,为什么是黑马呀?难道不是因为他开始积极主动地介入学习吗?
对让学生站起来的举动,我想,因为你是借班上课,不认识这些同学,所以你要让他们站着,平常在自己的班上,你可能不会这样。我觉得,学生的尴尬是由站带来的,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尴尬,“无事生非”,在录像镜头面前,他不好生“非”,所以尴尬。怎样避免这种尴尬呢?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坐着的学生会不会有这种尴尬?如果让他们听的时候、读的时候,都能有更加明确的任务,会不会好一点?你也可以试一试。
四、在议课中理解关系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

www.youer8.com ,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由此知道“手伸进火里,手会被火烫伤”,并因此指导未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避免烫伤——才称得上经验。经验意味着经历和认识关系,建立联系。
这是河南省济源市克井中心校柿槟小学 吕艳霞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在教学《位置》时,我设计了一个找座位的游戏——每个同学根据抽到的卡片上的数对找自己的位置。为了让学生知道要确定一个人的具体位置,必须清楚他(她)所在的行数和列数,我设下了带有困惑的三张卡片:( 5 ,* ),( * , 3),( * , *)。本想抽到这三张卡片的同学肯定会为找不到座位而苦恼,没想到学生“机智过人”,他们竟然轻而易举地都“找”到了,并且美滋滋地坐在那里。我很困惑,于是询问他们。
师:抽到( 5, * )的同学,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坐在那个位置吗?
生:第五列的其它位置上都坐有人,就这个位置上没人,所以我就坐在这里了。
师:那抽到( * , 3 )的同学呢,你为什么又坐在那里呢?
生:我和他一样,第三行只剩下这一个座位,所以我就坐下了。
师:抽到( * , * )的同学呢?
生:原来我也不知道该坐在哪里,可是当其他同学都坐下之后,我发现就剩这一个座位,于是就坐下了。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三个同学的解释,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1:我认为他们做得非常好。
生 2:是啊,这样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 3:我也同意他们三人这样做,这样谁也不用和谁争,大家都能找到位置。
师:难道( 5, *)就不能坐在第五列的其它位置吗?
生:不能,其它位置都有人坐。
师:如果我让( 5, * )先坐呢?
生:那也不能,他把别人的位置坐了,别人就没地方坐。
师(急):可( 5, * )只能说明是在第 5列,并不确定在第几行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组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