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 正文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

[04-08 13:29:02]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444

概要:这个美国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后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且满屋子转着、叫着、喊着……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经历的惊险没有丝毫兴趣,男人叫喊了一阵,发现没有人听他倾诉,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妻子去准备蛋糕的时候,这个美国男人爬到阁楼上,用上吊这种古老的方式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我所获得的启示是: 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 人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 www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这个美国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后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且满屋子转着、叫着、喊着……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经历的惊险没有丝毫兴趣,男人叫喊了一阵,发现没有人听他倾诉,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妻子去准备蛋糕的时候,这个美国男人爬到阁楼上,用上吊这种古老的方式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我所获得的启示是: 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
人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

www.youer8.com 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2009 年 3 月,我到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陈红校长给我说,参与观课议课活动让学校收获了很多课堂教学改进以外的副产品:老师们心态更加平和了,看问题学会了从多个视角去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讨论问题不那么尖刻了,在集体活动中变得落落大方了。这是一大堆好听的话,在提醒自己不要被夸昏了头的同时,我又愿意相信观课议课会带来这样的变化,因为观课议课本来就不只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改变的一种文化建设。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
人本心理咨询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者我就会急急地思索:我该怎么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个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新手以帮助者和改变者的面貌出现,成熟的专家以自我反思和改变的促进者出现,这是判断新手和成熟的专家的一个标准。
有谁不渴望表现和实现自己呢?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二、在对话中理解教学
如果你问我评课和议课有什么不同呢?我可以简单地说,就是用句号和用问号的区别: “我觉得你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样的话语后面可以用一个句号,这是“评 ”的方式;“我在课堂上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对课堂上的这种现象,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或者“对课堂上的某事,你是这样处理的,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样的话语后面可以用一个问号,这是引起“议”的方式。当然,议课不是不用句号,而是在用句号之前,可以先用问号。句号的作用在于结束,评课中的句号是对课做出判断,下一个评语和结论。议课中的问号致力促进对话和思想,它追求参与者在相互尊重中了解和理解,在共同的商议中探寻和创造共同的未来。
如何在议课过程中,追求和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平等对话性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呢?这里试以 2006 年 5月在河南省济源市 柿槟小学,我与部分教师 围绕李老师执教的《火烧云》的议课活动的几个片段做一例说。
【议课片段一】
张老师:我想问 陈教授,《火烧云》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肯定与精读课文有区别,那么您认为就本课李老师引导的度与量来说,是一节合格的课堂吗?
陈(笑):那么你认为呢?
【说明:议课不是简单地对课下结论,我们不主张对一节研究课做“合格”还是“不合格”的简单结论,但老师提出来了,又不能回避。怎么办呢?用问号,倾听,听一听发言者到底想说什么!】
张 老师:我觉得引导得多了点。
【说明:事实上,“合格”和“不合格”都只是空洞的结论,说空洞的结论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这里,张老师的谈话从“合格”与“不合格”转向了具体的实践问题“引导是否合适”,这体现了观课议课的追求:议课讨论的不是课,而是课堂上的故事和现象。这有利于降低平常教学研究的“风险”。】
陈: 李老师,你觉得呢?
【说明:平常的评课,往往是上课教师先说课,然后是其他老师评课。在其他老师评课时,上课老师只能“虚心接受批评”,无法说明自己的意见。议课需要充分听取上课教师的意见,不把授课教师置于被评价的定位,不让授课教师在议课中“失语”。】
李 老师:我觉得该做这些引导,不然学生无法体会文字的优美,我班上的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达不到。
【体会:教学是充满选择的艺术,议课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讨论教学中应该如何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行动者为什么这样行动,理解他的行为背景和决策依据。在这里,通过使用问号,我们知
道,李老师基于对自己学生现状和实际的把握,选择了 “多引导”的教学行为。应该“少引导”,还是“需要这样引导”?在拿不出学生实际水平和效果的事实和现象情况下,就不必纠缠,也没有必要做出正确和错误之分,它不过是不同的教学理解所导致的不同的教学选择,没有必要非此即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组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