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正文

《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04-02 00:25:08]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807

概要: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动画或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备课随笔一、情景引入:(1)以动画片或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现在有多少个松果”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探究、交流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 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2、交流算法(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 (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1、试一试,行不行计算:40-37+5338+47-65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一练,看谁棒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计算。73-39+46 42+50-6643+27-50 96-80+35 3、帮一帮,找书包可以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看那组找的对,找的快。 4

《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动画或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备课随笔

一、情景引入:

(1)以动画片或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现在有多少个松果”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探究、交流

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

 

 

 

 

 

 

 

 

 

 

 

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2、交流算法

(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

 

 

 

 

 

 

(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试一试,行不行

计算:40-37+53

38+47-65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一练,看谁棒

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73-39+46 42+50-66

43+27-50 96-80+35

 

3、帮一帮,找书包

可以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看那组找的对,找的快。

 

 

 

 

4、做一做,算乘客

(1)出示情景图和题目内容。要求学生读题,初步弄清楚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模拟表演

(3)独立解答

(4)交流解题策略、列式和算法。

 

 

 

 

 

 

 

四、拓展与延伸

1、体验成功

 

 

 

 

 

2、数学冲浪

你能用12、13、16、17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成一个加减混合算式吗?试试看。能编出几个?再计算出来。课后与同伴交流。请家长评价。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组织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此环节的目的是: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在教材中首次出现(根据情景图和问题)。所以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必要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同伴交往的能力。

竖式计算是大数目计算的重要方法,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又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是很关键的。

这里将第二个练习题“先加后减”改为“先减后加”,一是避免与前一题重复,更重要的是师学生体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通过适当的小比赛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大段叙述的应用题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本环节结合题目内容、情景图以模拟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清楚题意。

 

 

 

 

 

展示自己,体验成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此项内容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看“捡松果”播放动画片(或结合情景图讲故事)。

 

 

首先问学生:从这个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现在有多少个松果”

 

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如:原来有46个,吃了28个就是少了28个,就应该减去用46-28,妈妈又采来35个,就是又多了35个,就应该再加上35个。然后说自己如何列算式。所以列出算式就是:46-28+35,或者列出两个算式:46-28=18(个),18+35=43(个)。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再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

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时,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的关注学困生,看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指导是否已经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对他们再次加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先引导学生进行估计,然后交流一下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自己的计算结果相对照,体验估算与计算的差距。

 

 

每小组一份学习材料,每小组五人,每人完成一道,然后共同评价交流。看看看那组找的对,找的快。教师此时只对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而不作任何指导。都完成之后对学生各组的表现作出评价,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学生在情景图或实际演示的启发下完成。在模拟表演的时候,教师再次读题,学生按照老师读出的内容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时,教师再一次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组织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

若学生采取分步计算的形式也应予以肯定。

 

 

教师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尤其鼓励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部分参考答案:

16-12+13=17

13+16-12=17

16+13-12=17

13-12+16=17

13+16-17=12

12+17-13=16

12+17-16=13

16+13-17=12

等等

只要学生的算是正确即可。也可在机动课时搞一下交流活动。


Tag: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