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教学设计说明: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学设计过程: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
第六单元表内除法《认识除法(1)》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教学设计说明: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教学设计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两只小松鼠分10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个松果?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10个花片分成2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4)教师出示“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2份就是指把10个花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完成练一练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