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第八单元 每周一诗» 正文

第八单元 每周一诗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阅读:8656

概要:《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淡淡的月光下弥漫着花香。因为诗人怕夜深以后海棠花睡着了,特意为海棠花点起了明亮的烛光。诗人是多么的有情趣!【按】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一作“东风…,香雾霏霏月转廊。只…,高烧银烛照红妆”【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袅袅】风细貌【崇光】月光或花光【霏霏】迷蒙状【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海棠,迷蒙的海棠,昏昏欲睡的海棠。拟人的手法。 爱花,惜花。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

第八单元 每周一诗,标签: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http://www.youer8.com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淡淡的月光下弥漫着花香。因为诗人怕夜深以后海棠花睡着了,特意为海棠花点起了明亮的烛光。诗人是多么的有情趣!

  【按】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一作“东风…,香雾霏霏月转廊。只…,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风细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蒙状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海棠,迷蒙的海棠,昏昏欲睡的海棠。

  拟人的手法。

  爱花,惜花。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泛吴松江(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 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译文

  太阳夕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船舱里,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水边的鹭鸶了。它们不时地弯起一支脚,静静的单足,矗立在船窗,似乎在聆听着吟诵. 赏析:诗人正直敢言,所以屡遭贬斥。现在徜徉水上,只有水鸟善解人意,与其相伴,此正暗示了官场的险恶,亦更点出了自身的孤独。

  赏析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是一幅有声画面,夕阳西下,余晖斜照,茫茫江面上,飘荡着一叶小船,从诗人回旋在寂寥江面上的吟诵声中,我们看到诗人仍无意过江,吟诵声在暮霭降临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和孤寂,使读者不禁要想诗人为什么久久泛舟江上?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写尽了诗人的孤独之感。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伴着我泛舟,使诗人忍不住要对着它们诉说衷肠。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

  此诗遣词用字平易浅显,状物抒情活泼生动,朴素而饶有风韵,自然而颇见情趣,清新悦目。
  诗人正直敢言,所以屡遭贬斥。现在徜徉水上,只有水鸟善解人意,与其相伴,此正暗示了官场的险恶,亦更点出了自身的孤独。


Tag: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上一篇:布鲁塞尔大广场导学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