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原文(i)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ii)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iii)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注释(i)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则指得人心,上下团结。(ii)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7.天时不如地利导学案,标签: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http://www.youer8.com
(一)原文
(i)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ii)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iii)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注释
(i)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则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ii)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墙叫“城”,外城墙叫“郭”。内外城墙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iii)环:包围。
(iv)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v)然而:那么。
(vi)是:这是。
(vii)池:护城河。
(viii)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
(ix)革:装备。
(x)坚利:坚固锐利。
(xi)米粟:粮食。
(xii)委:抛弃。
(xiii)去:离开
(xiv)故:所以。
(xv)域民:限制百姓。域,限制、管理。
(xvi)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xvii)固国:巩固国防。
(xviii) 威:建立威信。
(xix)得道者: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
(xx)失道者: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
(xxi)寡:少。
(xxii)畔:同“叛”,背叛。
(xxiii) 之至:达到极点。
(xxiv)顺:顺从。
(xxv)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亲:指族内亲属。戚:指族外亲属。
(xxvi)粟: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xxvii)以:用。
(xxviii)委而去之:委,抛弃.去,离开。
(xxix)“故君子”二句:实施仁政的人要么不打仗,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三)翻译
(i)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ii)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周围三里的内墙,方圆七里的外墙,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iii)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
(iv)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然而不能取胜,这是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v)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也不是不多;
(vi)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守城者抛弃城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vii)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限定人民的流动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用山河的险阻,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用武器装备的坚利。
(viii)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ix)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族内和族外的人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
(x)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族内族外的人都要背叛他的人。所以有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四)主旨
(i)第一
(1)“天时”指的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地利”指的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的是“民心所向,内部团结”。
(2)这其中“人和”更为重要。因为“天时”“地利”是客观条件,外在的。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
(3)良好的时机是可以创造的,恶劣的环境是可以改变的,而一旦丧失良好的人群合作关系,我们只能走向失败。
(ii)第二
(1)我们应当看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密不可分,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重要位置的主次先后也会发生变化。
(2)因此,不宜把三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对哪一方更重要也不能做绝对化一成不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