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上海预初语文上册:选读七» 正文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选读七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阅读:8209

概要:选读七 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学习目标]1.能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从诗歌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习儿童团员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感受作者对儿童团员的由衷喜爱和赞美,学习儿童团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还记得冀中的地道战吧。滹沱河,就是冀中的母亲河。那里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日行动,给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击。那里的儿童团,是一个少年英雄的组织。他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为打击敌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二、布置自学要求1.快速阅读全诗,理解主要内容。2.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一下。3.作者借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和儿童团、抗日小英雄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互相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首诗歌的感受,或者学习这个单元的收获。三、小结1.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的情形,以及他们对战士和家乡的深厚感情。2.儿童团员们活泼可爱、勇敢机智、痛恨敌人、热爱自己的家乡。3.作者通过这首充满感情的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选读七,标签: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http://www.youer8.com

  选读七 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

  [学习目标]


  1.能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诗歌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习儿童团员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感受作者对儿童团员的由衷喜爱和赞美,学习儿童团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还记得冀中的地道战吧。滹沱河,就是冀中的母亲河。那里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日行动,给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击。那里的儿童团,是一个少年英雄的组织。他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为打击敌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二、布置自学要求

  1.快速阅读全诗,理解主要内容。

  2.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一下。

  3.作者借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和儿童团、抗日小英雄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互相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首诗歌的感受,或者学习这个单元的收获。

  三、小结

  1.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的情形,以及他们对战士和家乡的深厚感情。

  2.儿童团员们活泼可爱、勇敢机智、痛恨敌人、热爱自己的家乡。

  3.作者通过这首充满感情的诗歌,颂扬了滹沱河畔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一群孩子(儿童团员)可贵的英雄品质,让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人民群众不可战胜的力量,看到中国人民不可辱的民族气节。

  4.在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里,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里,都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站岗放哨、送信、送情报、扰敌、救护、运输、通信、学习科学文化……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千千万万少年英雄。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这首诗歌语言活泼明快,流畅上口,感情也很充沛,适合朗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大声地读读,感受感受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的活泼可爱,和作者对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的深情赞美。

  总结拓展

  同学们通过自学,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把握得很不错,说明大家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少年英雄,他们机智勇敢,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像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www.youer8.com

  [课外扩展]:

  建议班委会组织开展一个“抗日小英雄故事会”.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1] [2]  下一页


Tag: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上一篇:古诗词赏析:望驿台注释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