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教学设计» 正文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教学设计

[04-02 01:07:17]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814

概要:型:复习教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情景中欣赏、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教具及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梯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你看过杂技表演吗? 你看过大型的杂技表演吗?你喜欢看吗? 喜欢它的什么?(喜欢它高超的技术和优美的造型) 你发现哪些优美的造型都有什么特点吗?师:你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二、自主练习:1、第32页第六题:给定轴对称图形一半画出另一半。(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展示,说说自己画图的方法。 (3)教师小结,加深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2、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第9题: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小组内展示。4、第10题:两幅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想想不通图案的练习题(1) 让学生仔细观察,看能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教学设计,标签: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复习

教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

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景中欣赏、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

教具及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梯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你看过杂技表演吗?  你看过大型的杂技表演吗?你喜欢看吗?  喜欢它的什么?(喜欢它高超的技术和优美的造型) 你发现哪些优美的造型都有什么特点吗?

师:你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

二、自主练习:

1、第32页第六题:给定轴对称图形一半画出另一半。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展示,说说自己画图的方法。    (3)教师小结,加深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第9题: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小组内展示。

4、第10题:两幅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想想不通图案的练习题

(1)    让学生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2)    找出图形的特点,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第十一题:先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重点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通过经验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三、单元自测:我学会了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自己设计两个轴对称图形图案。

板书: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www.youer8.com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等感觉器官,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非常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让学生通过看、比较观察对称轴,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图形、摸折痕,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对称图形的特点。

单元小结

本单元属于“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对称现象基础上的一次循环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了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特点,进一步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了初步审美素养。

存在问题

1、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需进一步加强培养。

2、小数学生不能熟练的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划出另一半,说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还未真正掌握,须加强个别辅导。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欠佳,使得课堂混乱、拖拉,课堂密度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上一页  [1] [2] 


Tag: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