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3、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板书设计:游 园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答:小公园的周长是1800米。教后反思: www.youer8.com 花 边 有 多 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4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3) (4) (5) (6)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3、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 l
第五单元 周长 教学设计,标签: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3、课后练习
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
板书设计:
游 园
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答:小公园的周长是1800米。
教后反思:
花 边 有 多 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
l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第①图: 4+5+6=15(cm)
第②图: 5+5+4=14(cm) 5×2+4=14(cm)
第③图: 6+6+6=18(cm) 6×3=18(cm)
l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新年快到了,三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要把教室好好打扮了一番。你看,他们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
②学生看图,整理数学信息: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理解题中“至少”的含义:即要算出黑板的周长)
③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黑板的周长。
④交流讨论各种计算方法:
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
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34+12+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
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相加,再乘2:(34+12)×2=92(分米)
(说出算式中每个数34、12、2所表示的含义)
⑤回答问题:花边至少长92分米。
⑥小结: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学生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思考练习六第一题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P49 3 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练习六第5题
板书设计:
花 边 有 多 长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① 34+12+34+12=92(分米)
② 34×2+12×2=92(分米)
③ (34+12)×2=92(分米)
答:花边至少长92分米。
教学反思:
地 砖 的 周 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4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60c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长有几根小棒 |
|
|
|
|
宽有几根小棒 |
|
|
|
|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6cm
6cm
8cm 9cm
(5)
6cm 8cm
10cm
(7)
(a)——(3)(6)
(b)——(1)(7)
(c)——(4)(5)
二、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板书设计:
地砖的周长
有一块地砖,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① 60+60+60+60=240(厘米)
② 60×4=240(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240厘米。
教后反思:
交通与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二、步行中的数学问题
1、边谈话边出示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理解图意。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②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东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
2、先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 或 650×2=1300(米)
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12×6=72(秒)的错误。]
②帮助解决问题:小东共上了几层楼?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从1楼到6楼共走了几层?(5层)
③订正:小东从一层到家的时间是12×5=60(秒)=1分
三、买火车票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2、出示问题,先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①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4张需多少元?
先明确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间,找到相应的票价为每张156元;买4张就是156×4=624(元)
②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191×3=573(元) 500元不够
③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310元)
④张叔叔预定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价+手续费=310×2+5×2=630(元)
四、线路图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独立观察并思考: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估计走哪条路最近。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两方面结合起来。)
280+150+190=620(米)
五、课后实践活动
1、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2、交通标志知多少:通过向父母长辈、交通警察请教,上网、看书查询,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