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六年级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实录» 正文

六年级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实录

[04-03 19:01:38]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阅读:8904

概要: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有什么办法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生:增加材料的宽度。 生: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 师:你的记性真好!哪一种方法来得更有效呢? 生:增加材料的厚度。(齐说) 师:(出示增加材料的厚度来增加抗弯曲能力的图片)那我们使用这种方法时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 生:如果用这种方法会浪费很多的材料。 师:增加了材料的用量,对吧? 生:还会加重自己本身的重量呢! 师:恩,也就是增加了物体的自身重量。有没有另外的方法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抗弯曲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验证 师:这堂课我们仍旧要把纸请进课堂当主角,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如果把它放在这个支架上,请你预测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可能是几? 生:2。 生:1 师:好,我们来测试一下,把垫圈轻轻地放在中间,哇!倒塌了。 生:0个!(齐) 猜一猜 师: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了。如果纸还是这张纸,不改变这个支架间的距离,不添加任何材料,你有什么办法来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 生:可以把这张纸折一折。 师:怎么折? 生:把它折成波浪形。 师:你真会想办法!还有别的办法

六年级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实录,标签: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http://www.youer8.com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有什么办法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生:增加材料的宽度。
生: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
师:你的记性真好!哪一种方法来得更有效呢?
生:增加材料的厚度。(齐说)
师:(出示增加材料的厚度来增加抗弯曲能力的图片)那我们使用这种方法时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
生:如果用这种方法会浪费很多的材料。
师:增加了材料的用量,对吧?
生:还会加重自己本身的重量呢!
师:恩,也就是增加了物体的自身重量。有没有另外的方法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抗弯曲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验证
师:这堂课我们仍旧要把纸请进课堂当主角,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如果把它放在这个支架上,请你预测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可能是几?
生:2。
生:1
师:好,我们来测试一下,把垫圈轻轻地放在中间,哇!倒塌了。
生:0个!(齐)
猜一猜
师: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了。如果纸还是这张纸,不改变这个支架间的距离,不添加任何材料,你有什么办法来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
生:可以把这张纸折一折。
师:怎么折?
生:把它折成波浪形。
师:你真会想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把它折成圆形。
生:还可以折成长方形。
折一折
师:六(1)班的同学可真会动脑筋!好,那我们下面就来动手折一折,你觉得哪种形状抗弯曲能力强就折成什么形,请同学们取出这张长方形纸,折纸开始。
(教师巡视,观察各种折法)
画一画
师:好,每位同学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而且折的也不错,看,(出示一张平纸)这张平纸的侧面你们看过来是什么形?
生:一条线段一样的。
师:是的,我们就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它的一个侧面。接下来我们要把自己设计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也用简单的图画把你们设计的形状的一个侧面画下来,听明白了吗?请材料保管员取出科学记录单。
形 状
用图表示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小组设计的形状。(将两个小组的设计图放置于实物投影仪上)这两组设计师真不简单,想出来这么多好办法!还有不同的形状吗?
生:我是这样折的。(出示实物,说不出叫什么形状)
师:我们叫它槽形吧!
生:我折成像长城一样的形状。
生:我折成三角形的
师:也可以呀,挺好的!
测一测
师:现在我们形状已设计好了,接下来要干什么?
生:做实验,用垫圈来测试。
师:说的好!我们在做实验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我们在放垫圈时要轻轻地放,而且要放在中间,让它在同一个点上受力。
师:说的真好!
生:每次测的时候,支架架空的距离要一样的,高度也要一样的。
生:纸放在支架上两头空出来的地方也要一样。
师:是呀!这很要紧的。还需要注意什么呢?看老师手中的两张变了形的纸,(出示两张长短不同的波浪形纸),哪一张适合与这张平纸进行比较呢?
生:长的。
师:为什么?
生:长度不一样不能进行比较。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要注意的地方吗?我们一般在实测前要进行什么?
生:预测。(齐)
师:那么在测不同的形状时,老师还想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
1、先预测再实测,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2、每张纸只能折一次,不能反复折。
3、测试有些形状的抗弯曲能力时,如果放垫圈有难度可借助双面胶来帮忙,把纸的形状固定好。
4、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设计的三种形状进行测试,未折过的纸必测 。
5、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
老师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记录单上的问题一定要动脑想一想。
科 学 记 录 单 
       第(      )小组 
形  状
(用图表示)
预测抗弯曲能力
(用垫圈数表示)
实测抗弯曲能力
(用垫圈数表示)

观察测试的数据,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小组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组的成果?
生:我们组测的波浪形的抗弯曲能力是37个,长城形的抗弯曲能力是25个,三角形的抗弯曲能力是12个。我们组发现折过的纸比没有折过的纸抗弯曲能力强。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抗弯曲能力跟什么有关呢?
生:跟折出来的形状有关。
师:形状变了,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变了,是吗?
生:是的。
师:哪一组还想来汇报?
生:我们组测的波浪形的抗弯曲能力是28,槽形的抗弯曲能力是13, 长城形的抗弯曲能力是22。我们组发现增加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们组认为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也不同。
师:说的太精彩了!那么从这些变了形的纸跟平的纸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形状变了,接着请大家一起说。
生:抗弯曲能力也变了。(板书: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
师:同样是波浪形,为什么这一组是28个,这一组且是37个呢?什么原因?是不是你们错了?
生:因为他们折的距离不一样。
生:折的高度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我们折的高度不一样,也会造成抗弯曲能力的改变,是吗?但归根到底,形状改变了,它的抗弯曲能力也发生了变化。
(二)、研究瓦楞纸
师:请结合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再来看看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物体——纸板箱。其实它也是由一层层薄薄的纸粘成的,为什么它有这么坚硬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因为它里面有一层是弯弯的。
师:你真细心!它的构造到底是怎样的?今天老师给大家截了一小块纸板,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研究。

[1] [2]  下一页


Tag: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小学科学 -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上一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六下第二单元)科学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