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开始时的“别急,别急”这四个字,突出了教师语言的儿童化,这样的语言让人心 www.youer8.com里产生轻松的感觉。教师语言的儿童化在教学中确实是很重要的。】 师:大家都非常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的假设,但是这些只是猜测,我们还是应该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一起设计实验来证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选这两个问题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光滑、粗糙有关吗?其他的请同学们带回去利用课余时间做一做。 师:接下来,我们将分成两大小组来分别研究这两个问题。第一小组到第五小组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是不是和物体的轻重有关。剩下的小组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是不是和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在动手前先应动脑,请大家利用小组桌面上的材料和自己身边的所有材料先来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大家先思考一下,你们该怎样设计实验呢?设计这个对比实验时需要什么条件保持不变?需要改变的条件又是什么?好,现在小组实验设计开始! 师:大家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真是一丝不苟, 有点小“科学家”的风采!把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来和全班同学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案例,标签: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http://www.youer8.com
……
【开始时的“别急,别急”这四个字,突出了教师语言的儿童化,这样的语言让人心
www.youer8.com
里产生轻松的感觉。教师语言的儿童化在教学中确实是很重要的。】
师:大家都非常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的假设,但是这些只是猜测,我们还是应该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一起设计实验来证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选这两个问题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光滑、粗糙有关吗?其他的请同学们带回去利用课余时间做一做。
师:接下来,我们将分成两大小组来分别研究这两个问题。第一小组到第五小组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是不是和物体的轻重有关。剩下的小组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是不是和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在动手前先应动脑,请大家利用小组桌面上的材料和自己身边的所有材料先来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大家先思考一下,你们该怎样设计实验呢?设计这个对比实验时需要什么条件保持不变?需要改变的条件又是什么?好,现在小组实验设计开始!
师:大家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真是一丝不苟, 有点小“科学家”的风采!把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吧,让我们大家来当当参谋,看看你们的实验制定得是否周密。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是不是有关系?”我们小组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将这两个轻重不同的木块放在这块木板上,抬高木板,使它们从上面滑下来。
师:你们从这个实验中怎么看出摩擦力的大小呢?
生:先从木板上滑下来的说明它的摩擦力小。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设计满意吗?在这个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还要注意要把两个木块放在木板的同一高度,并且还要同一时间落下来。
生: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还要注意只能有一个条件改变,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师:那这个实验中什么条件要保持不变,哪个条件要改变呢?
生:两个木块的重量要改变,其他的条件都不能改变。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提的很好。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小组的实验设计好吗?
生:很好了。
师:好,现在请这个小组也来说说他们的实验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光滑、粗糙有关吗?”我们小组是将两个一模一样的木块分别放在两个木板上,一个木板是光滑的,另一个是粗糙的,使木块从木板的同一高度、同一时间落下来,先落下来的说明它的摩擦力小。
师:这个小组设计的实验中注意对比实验条件的改变,也注意了时间和高度。大家对他们的实验设计满意吗?
生:满意!
师:好,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按照刚才设计的两个实验来做一做,第一到第五小组做第一个实验,其余小组做第二个实验。好,现在小组实验开始。
……
师:刚才大家都像一个个小科学家一样,研究得有条不紊、津津有味。来,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看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从这个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呢?
生:我们看到是轻的那个木块先落下来,所以我们得出:摩擦力的大小是和物体的轻重有关系的,物体越轻,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小。
师:其他做同样实验的小组,你们看到的现象和他们小组是一样的请举手。
(其他四个小组分别举起了手)
师:现在请做第二个实验的小组也来说说。
生:我们看到的是放在光滑木板上的木块先落下来,我们得出: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光滑、粗糙有关,并且物体越光滑,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小。
师:由此看来,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有关,物体越重,产生的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还和物体的光滑、粗糙有关,物体越光滑,产生的摩擦力越大。(教师同时在解决的问题后贴上表示胜利的手势纸模型)
【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的指导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科学性等都是指导实验一步步进行的阶梯。在这之间,适时地加入些评价性地语言也是很重要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老师更亲近。在共同讨论中,适时地运用反问、提问,能收到与用其他语气不同的效果,既保留了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中的主人,还能锻炼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片断三、分析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 看来大家都很了不起,动手、动脑使我们明白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你们现在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能吗?
www.youer8.com
生:能!
师:(拿出一个装着食物的瓶子)现在老师的嘴巴有点馋了,我手上呢刚好有一个瓶子,里面装着啊我爱吃的大红枣,可是这个瓶盖太紧了,我怎么也拧不开,怎么办呢?急死我了!
生:我有好办法,拿一块干的毛巾盖在瓶盖上,使劲一拧就会开了。师:哦,这倒是个好办法。我来试试。(毛巾盖在瓶盖上,一拧盖子开了)咦,这办法真灵!谁能来说说这是为什么呢?它运用了我们今天学的哪个知识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小学科学 -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上一篇:科学《温度》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