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  神奇的机械» 正文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  神奇的机械

[04-03 18:40:2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科学教案   阅读:8411

概要: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 www.youer8.com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  神奇的机械,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http://www.youer8.com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
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
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

www.youer8.com 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1-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轴上的物重(牛) 小轮上的拉力(牛) 大轮上的拉力(牛)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9、小结。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4、填写表格。
器械的名称 轴的部分 轮的部分
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
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疑问;●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小学科学 - 小学科学教案

上一篇: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