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李炳亭: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正文

李炳亭: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582

概要: www.youer8.com高效课堂首先“立人”,因而它是一个“教育”概念。它有三大系统作为基本的支撑。 高效课堂的三大支撑“高效课堂教育”有三大系统。首先是文化系统,其次是评价系统,然后才是课堂教学系统。一、文化系统全称为“高效课堂文化”系统。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的深处是文化。在我们看来,传统课堂背后也有文化作支撑,但这种文化是什么形态和性质的?我们把它叫做“不相信学生文化”,因为太多的“不相信”,才导致不放手、不放心、不信赖、不归还……才有公然的“替代和包办”,才有命令、指责、干预、统一、惩罚……说到“根”,是陈腐的专制在作祟!一个专制而冷酷的课堂岂能有学生的开放、创造、狂欢?难道他会乐在被奴役、沉迷于被压抑、陶醉于被囚禁?教育即解放!解放。解放什么?简单说,解放时间和体力,解放智力,解放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生生存》著名报告中谈到:教育能够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解放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探索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让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当下中国的教育学实在应该是“教育解放

李炳亭: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www.youer8.com 高效课堂首先“立人”,因而它是一个“教育”概念。

它有三大系统作为基本的支撑。

 

高效课堂的三大支撑

“高效课堂教育”有三大系统。

首先是文化系统,其次是评价系统,然后才是课堂教学系统。

一、文化系统全称为“高效课堂文化”系统。

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的深处是文化。在我们看来,传统课堂背后也有文化作支撑,但这种文化是什么形态和性质的?我们把它叫做“不相信学生文化”,因为太多的“不相信”,才导致不放手、不放心、不信赖、不归还……才有公然的“替代和包办”,才有命令、指责、干预、统一、惩罚……说到“根”,是陈腐的专制在作祟!

一个专制而冷酷的课堂岂能有学生的开放、创造、狂欢?难道他会乐在被奴役、沉迷于被压抑、陶醉于被囚禁?教育即解放!解放。解放什么?简单说,解放时间和体力,解放智力,解放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生生存》著名报告中谈到:教育能够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解放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探索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让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当下中国的教育学实在应该是“教育解放学”,解放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是教师。因此课改又哪里是牺牲教师权益呢,相反,高效课堂一直在主张教师权益,维护教师的合法利益和捍卫教师的尊严,教师理应享受到尊崇、自由、快乐,享有发展的、自在的、幸福的生活。

如果一种教育是在牺牲教师“成全”学生作为代价,那这样的教育一定不是好教育。如果不能认识到唯有教师的解放才能带来学生的解放,唯有幸福的教师才可培养出幸福的学生,那课改当然无法推进,教师又哪里是课改的阻碍者?

唯有保全作为“人”之学生与教师的人格、兴趣、权利、理想、尊严,教育才会散发着“人性”,才让人迷恋和感动,教育不是牺牲、抢占和暴虐,不是奴役、命令和顺从,它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从生存到成长发展。从这重意义上说,高效课堂文化的核心是“开放”,是开放与解放,是变一潭死水为一池春水,是充满生命的“泛活”。

但我们也应该读懂罗杰斯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任何知识”,“高效教师”(算是不严谨的一个词汇吧)他(她)在课堂上实在不应该是教知识,教师带给学生的最大影响首先取决于教师是怎样一个人,他(她)具有怎样的人格、性格,他面对的是“人”而不光是书本,他(她)是在心灵上书写,而不是单单是在黑板上,他(她)是和他(她)的几十个学生一起,在相互激活着自己的生命,在创造一个“未来的世界”——阳光、开放、向上,我们把这样的六个字列入“高效课堂文化”真言,旨在提醒那些做真教育的学校,去审视和创设学校文化,看一看我们的教室、走廊、餐厅、宿舍、校园,有没有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能不能有利于师生的解放,记住邓小平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个教导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以这个“软件”去给文化“杀毒”,用这样的文化去影响、浸染、滋润、陶冶、激活每一颗生命。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他还是班级、校园的主体。如果文化舍本逐末,不去致力于研究如何发挥和张扬学生主体,那文化就是没落而无生机的。但遗憾的是,时下许多学校的文化恰恰是这样的,我们有那么多漂亮的楼房、草坪、树木、假山、塑胶跑道、图书馆,可体现出来的不是儿童的意志,而是校长的需要,这样设计出来的文化,没能起到“化”的作用,即便在化,“化”的当然也不是学生,这就是“专制”下文化极其尴尬的呈现方式——脱离了儿童,一旦文化和儿童格格不入,花再多的钱,也无法起来积极作用,而只能是钳制、约束、囚禁儿童,没了创新和创造,便让他们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些东西在这样钳制、约束、囚禁儿童?

你千万别狡辩,说出一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话来,我们只问一句,你是想把学校办成“集中营”还是“政治学院”?是在“育人”还是在培养“棍徒”、走卒?是在倡议“民主”还是在膜拜“专制”?是在培养创造还是在扼杀创新?看不透这些,却一味跟着别人瞎嚷嚷,人家背论语你也跟着背论语,人家弟子规你也弟子规,“规”吧,日本人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把学校发展定位在“培养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了,等有一天日本人再杀上门来,他们的屠刀会因为你会背弟子规,你是个谦谦君子,你非礼勿听而饶你不死吗?我们不是不需要培养谦谦君子,但我们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培养能保卫家园的虎狼之师,让每个中国的孩子“如狼似虎”,像英雄一般站出来抗击,而不是培养摇尾乞怜的汉奸,我不信他们还敢凌辱我们的国土、欺辱我们的姐妹。鲁迅说,培养“战士”,托马斯说,教育是在为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人才,你千万别“倒退”,为“封建社会”培养鹰犬和唯唯诺诺、只会说一句“嗻”的奴才,不信,在这样下去教育就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但今天的有些学校正在积极赶往回原始社会的路上。

因此,把学校的自治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去创设匹配和适合他们的文化是当务之急。教室是谁的?答案是学生的。学校是谁的?答案是学生的。走廊、操场、绿地、树木……是谁的?答案是学生的。既然是学生的,好比他们自己居住的房间,要体现出来的当然是他们的意志、格调、兴趣、价值。

成立学生实施学校管理的“三驾马车”:学管会、学生会、团委。大校长每周任命一名学生担任执行校长,然后让他再去组阁,我相信这个学生校长一生都会珍惜这份荣耀和敬重。而学生会则把重点放在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上,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主处理他们的“内部事务”,团委呢,则把怀有各种天赋、个性、特长的学生集合起来,成立兴趣小组,甚至把兴趣小组升格,比如文学社升格为“文学院”,自然兴趣小组升格为“自然科学院”,你也学着任命成员为“院士”,而且鼓励“小院士”们给大院士写信联络,聘请他们担任名誉“院长”,大手拉动小手,并出版自己的《自然科学》杂志。而对于本校的部分由才华的教师,现在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答辩题

《李炳亭: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