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的能力。重视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有什么。我带实验班时,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00多首(篇),还有的能背300首(篇)的。至于阅读的其它书报根本无法统计。他们中的不少人到了中学、大学都是佼佼者,不能不说与小学打下的语文功底有关。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这样做,尝到了甜头,于是也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做。叫他们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叫他们尝到“甜头”,尝不到甜头,日子久了就更不愿意做了。现在有了电脑,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把好的东西(包括整篇文章、句、段等等),随时储存到里面去,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他又说:“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 再说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的孩子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的能力。重视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有什么。我带实验班时,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00多首(篇),还有的能背300首(篇)的。至于阅读的其它书报根本无法统计。他们中的不少人到了中学、大学都是佼佼者,不能不说与小学打下的语文功底有关。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这样做,尝到了甜头,于是也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做。叫他们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叫他们尝到“甜头”,尝不到甜头,日子久了就更不愿意做了。现在有了电脑,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把好的东西(包括整篇文章、句、段等等),随时储存到里面去,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他又说:“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
再说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据我所知,如今农村的孩子,会爬树的很少,城市的孩子会游泳、会划船的也不多,更少徒步远行的。城市的孩子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他们到了农村,还真有把麦子当成韭菜的!再者由于独生子女多,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我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博物馆去,带到军营去,带到工厂去,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感受自然就增多了。我带过两轮实验班,每个班都和一所农村小学的对等班结为友谊班,性别相同的学生一一接为“对子”,成为朋友。指导他们定期通信,每年还到对方学校、家庭做客一次,搞一次活动,或看飞机,或钻坦克,或看解放军操练、射击,或共同爬山、垂钓,让城里的孩子了解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了解城市……
我的目的是给每个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灵性”是什么?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出的智慧。
总之,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重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掌握了就要运用。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特尔福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为迁移而教”;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论,强调的也是一个“用”字。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只是就成了死的了。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
下面先谈谈读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这样做,一来能获得更多的知
www.youer8.com
识和信息;二来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得提高语文素养。所有语文教育者都强调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说过:“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两个字:动员。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可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对学生的
号召、示范、检查、鼓励缺一不可,要“四管齐下”。一旦学生得到了益处,被书“迷”倒了,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那就意味着养成习惯了。至于家长方面的工作,除了直接对家长谈外,我还常常借学生的嘴去说服自己的父母。假如我得知某一位学生的家长买了书,某一位同学的家长为买书花了很多钱,马上便会在班上郑重其事地讲。讲过之后,保准多数学生会向父母说,并且会取得好的效果—不用多久,其他学生的家长也会效法。孩子提出的要求—而且这是别的家长已经做过的,已经有了“先例”—家长往往会不声不响地解囊,予以满足。
但读课外书要引导。对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我便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对粗心的学生,我则常看他们的读书笔记,常常和他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还要求每位学生读书做记号。记号实际上是思维的痕迹。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只要是自己的)。凡是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写上注释。凡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凡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化上波浪线,等等。养成做记号的习惯十分重要,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什么叫“会读书的人数越读越薄”?即会抓要点,能提纲契领。我们应当培养学生这个本事。我的这个本领是跟我小学教历史的白老师学的。他每教一课,便把重点划下来,他说一句,大家划一句,把划下来的句子一念,竟很通顺!一篇文章经白老师一划,变成了几句、十几句话。我读中学、师范时,便自己划。老师每教一课,我便用蓝比划出我认为重要的地方。期末复习,我先把课本(包括各门功课)通读一遍,边读便用红笔划(因为开始划得不一定准),在都市,便光读我划的地方。这样复习既省时又省力。我36岁那年到徐州市委党校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时,由于我善于抓要点、重点,所以我们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许多比我学历高的人都考不过我。问题是老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
再说说由读到写的迁移。我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是“会写”。孩子进了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名师的20条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