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作文网优秀作文关于提高中考作文训练效益的思考6100字» 正文

关于提高中考作文训练效益的思考6100字

[10-19 16:04:5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优秀作文   阅读:8223

概要: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有人说,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已有明显提高。走进书店,各类初中生优秀作文选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的初中生获奖作文,校园文学习作,确实值得一读;中考阅卷中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看到初中生中的出类拔萃者而忘了大多数。到基层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初中走一走,搞一点调查,会发现大多数初中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贪乏,言不及义。初中作文训练效益实在令人堪忧。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的是大面积的丰收。如果我们陶醉于少数写作尖子生的丰收成果,而无视上述“大多数”初中生写作水准低下的事实,那是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能力的过关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文理不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在数理化学习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再想提高写作能力是难上加难的。这样的初中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与工作中也将处处碰壁。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

关于提高中考作文训练效益的思考6100字,标签:优秀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http://www.youer8.com

  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有人说,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已有明显提高。走进书店,各类初中生优秀作文选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的初中生获奖作文,校园文学习作,确实值得一读;中考阅卷中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看到初中生中的出类拔萃者而忘了大多数。到基层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初中走一走,搞一点调查,会发现大多数初中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贪乏,言不及义。初中作文训练效益实在令人堪忧。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的是大面积的丰收。如果我们陶醉于少数写作尖子生的丰收成果,而无视上述“大多数”初中生写作水准低下的事实,那是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能力的过关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文理不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在数理化学习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再想提高写作能力是难上加难的。这样的初中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与工作中也将处处碰壁。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个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语言、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的作文训练在整个中学语文能力的训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作文训练的效益,就成了我们中语界的当务之急。笔者不揣浅陋,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一、


  作文训练的效益不高(还不如阅读教学),几成顽症,其病因何在?中语界的同仁们各有看法,我以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1.作文教学的目标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尽管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以及升学考试,作文竞赛的阅卷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拔高了要求,一味追求所谓的“主题明”、“表达巧”、“构思新”、“语言美”,等等。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上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地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老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见《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钱先生的话击中了时弊,以文学创作的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也背离了初中作文训练应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的根本目标。


  目标不明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跟着考试指挥棒转,急功近利,欲速不达。初一的作文训练就瞄准中考,考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到了毕业年级更是审时度势、猜题押宝,偏重应试技巧的传授。总之,作文教学随意性大,目标模糊。


  2.就“学”的方面说,据调查,多数学生缺乏作文的原动力(内驱力),他们惧怕作文,甚至厌烦作文。作文课上,“奉命作文”,不得不咬笔杆,绞脑汁,苦思冥想,拼凑字句,勉强成文。写作毫无兴趣、激情可言,其效果不佳,当然是可以想象的了。


  3.就“教”的方面而言,弊端有三:一是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在一般的阅读与写作合编的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特有的规律性难以兼顾,训练序列的渐进性不甚明显,训练的重点又偏离目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排了三十六个作文训练点,似乎有了一个训练系列,但仍然侧重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谓常用文体的训练,训练作文的基本能力这根主线还是不够突出。二是重作文练习的数量而轻质量。学校教学管理中,就作文而言,易于操作的当然是量化管理。故多数学校每学期作文篇数均有量的规定,一般是写8篇大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语文教师多数要教两个班,终日疲于应付作文篇数的达标,而无力顾及作文训练的“质”的要求了。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学生作文本上朱迹斑斑,本本见红,但所批均为不痛不痒的套话、空话。其三是教师本身素质令人堪忧。对广大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来说,上阅读课,凭着一本教参,尚能对付;上到作文课,由于囊中羞涩,就难免捉襟见肘了。其中不少老师自己从来不写文章,或者写不好文章,写作中的甘苦一无所知,指导学生写作当然是盲人骑瞎马了。


  二、


  病因作了准确诊断,疗救的方略也就不难拟定了。我的思考与对策是以下几点。


  1.千方百计诱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欲望,努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心理学和文章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完整的写作应包含写作素养和写作心理两大要素。而写作心理就是指写作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欲望等,其核心是写作动机。什么是动机?动机是一种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动因,它决定着主体的意念、行为,以至情感的趋势和倾向。只有当写作者有了写作动机,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感,从而调动有关心理因素,形成写作的心理机制,并将思维循环往复地定向在某一写作对象上,才能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去提笔为文。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写作的主体是缺乏这种心理机制的。我们只要对比一下一般成人与学生写作心理过程的差异,便可发现这一点。一般人提笔写作,其心理过程是:材料→认识→成文。就是说,提笔为文者总是经历了一件事,感知了某一材料后,在头脑中形成了某一认识(立意已完成),并在感情上掀起了波澜(已有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从而提笔写作。学生的作文则不同,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训练。其过程是:命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一般地说,我们很难把学生是否有写作欲望纳入训练计划之中。对学生来说,只有“要我写”的硬性任务,而没有“我要写”的需求。这也许就是老师的作文指导难见成效的症结所在。

[1] [2]  下一页


Tag:优秀作文优秀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优秀作文

上一篇:关于冬天来了的作文400字

《关于提高中考作文训练效益的思考61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