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幼教文章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观察记录三个案例得到的启示» 正文

三个案例得到的启示

[10-19 15:12:5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幼儿园观察记录   阅读:8360

概要:教育智慧是经过不断归纳、总结、反思获得的。下面三个案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切身经历。三个案例涉及的幼儿年龄段不同,事件本身也各不相同,但把三个案例放在一起来思考,我们又会从中找到很多相通的地方,让我们获得一些启发。案例1帮鞋子“拔刺” (托班上学期)一天,特特穿了一双小皮鞋来幼儿园,这是一双带响的鞋,每踩一下,鞋子都会发出“唧唧”的响声。特特对此很好奇,伴随着“唧唧”声,不停地歪着头看鞋。看到这种情景,我和特特的奶奶进行了沟通——希望特特不要穿这双鞋来幼儿园,并且说明了原因:其一,特特不断地歪着头看鞋,容易摔倒发生危险;其二,鞋子发出的声音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特特的奶奶表示,这些问题她也想到了,穿这双鞋来幼儿园,实属无奈。鞋是昨天晚上别人送的,家里人觉得这鞋子太响,不好,但是特特非常喜欢,哭着闹着要穿这双鞋。她还说,自己给特特带来了另外一双鞋,希望老师能想办法让特特换上。听了特特奶奶的话,我对特特说:“特特,来,让王老师看看,你这双鞋怎么了,为什么老叫唤呀?&

三个案例得到的启示,标签: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http://www.youer8.com
教育智慧是经过不断归纳、总结、反思获得的。下面三个案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切身经历。三个案例涉及的幼儿年龄段不同,事件本身也各不相同,但把三个案例放在一起来思考,我们又会从中找到很多相通的地方,让我们获得一些启发。 案例1 帮鞋子“拔刺” (托班上学期) 一天,特特穿了一双小皮鞋来幼儿园,这是一双带响的鞋,每踩一下,鞋子都会发出“唧唧”的响声。特特对此很好奇,伴随着“唧唧”声,不停地歪着头看鞋。看到这种情景,我和特特的奶奶进行了沟通——希望特特不要穿这双鞋来幼儿园,并且说明了原因:其一,特特不断地歪着头看鞋,容易摔倒发生危险;其二,鞋子发出的声音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特特的奶奶表示,这些问题她也想到了,穿这双鞋来幼儿园,实属无奈。鞋是昨天晚上别人送的,家里人觉得这鞋子太响,不好,但是特特非常喜欢,哭着闹着要穿这双鞋。她还说,自己给特特带来了另外一双鞋,希望老师能想办法让特特换上。 听了特特奶奶的话,我对特特说:“特特,来,让王老师看看,你这双鞋怎么了,为什么老叫唤呀?”我把特特的一只鞋脱下来,仔细研究了一番,结果发现,鞋子响是因为鞋底上插进了一根哨子,在压力的作用下,哨子不断发出声音。我试探着拔出哨子,特特看着哨子,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特特发现鞋子不再出声闹脾气,我赶紧做了铺垫——“哦,这是一根大大的刺,扎在鞋子上了,鞋子很疼,所以你一走,鞋子就发出叫声。原来鞋子是给疼哭了呀!”特特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接着说:“特特愿意鞋子被刺扎疼呢,还是愿意鞋子舒服啊?”特特肯定地回答:“愿意鞋子舒服。”我顺水推舟说:“那王老师把鞋身上的刺拔掉,让鞋变得舒服,好吗?”特特又肯定地说:“好!”于是,我顺利地拔掉了鞋上的哨子。特特再次穿上鞋,使劲跑了两下,停下来歪着头看了看鞋说:“咦,怎么不响了呀!”我解释说:“鞋身上的剌被拔掉了,走起路来不疼了,所以就不叫唤了呀!”为了让特特坚信这件事情的正确性,我又补充说:“小鞋子一定会感谢特特和王老师为它拔刺的。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特特一听,满脸笑意地鼓起掌来。 案例2 让阿姨轻轻地抱抱你(中班上学期) 一天,区域游戏时间,我来到中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们游戏。 今天,娃娃家共有四个孩子,分别在扮演爸爸、妈妈、大大和哥哥。开始,四个人一直在忙着“做饭”,没有人关注床上躺着的两个布娃娃。突然,大大说:“孩子病了,赶紧送医院!”说着,拎起两个布娃娃,隔着玩具柜,把娃娃“甩”到了“医院”,然后继续在娃娃家“做饭”,小医院的医生则忙着给娃娃看病。 很长时间,娃娃家的四个人只顾忙着手头的操作,谁都没有去关注“住院”的“孩子”。这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于是,我对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说:“两个孩子都病了,你们怎么不去医院陪陪啊?”这时,爸爸才想起了“孩子”,穿上鞋去了医院。爸爸到了医院,一把抓起“孩子”,急匆匆“回家”,回到家,又一下子将“孩子”“甩”到了床上。我一见,提示说:“爸爸怎么能这么对待孩子?使这么大劲儿扔孩子,孩子该多疼啊!”爸爸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被自己扔在床上的“孩子”,转身又去“做饭”了。从“爸爸”的表情看,我的提示没起到作用。 于是,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装作阿姨来看宝宝。我来到小床前,故意放大声音说:“哦,宝宝,怎么哭成这样了?是爸爸把你放得不舒服了吗?来,让阿姨抱抱。阿姨轻轻地抱啊!”说着,我用两只手轻轻地托住娃娃,把娃娃抱起来,假装逗娃娃。 为了给“爸爸”一个练习的机会,我假装对娃娃说:“哦,是不是想爸爸啦?宝宝爸爸,快来吧,你家宝宝想你啦!”“爸爸”一听,赶紧过来,我提示说:“轻点啊,太重了,宝宝会感觉不舒服。”这一次,“爸爸”真的学着我的样子,轻轻地用双手托着宝宝,把宝宝抱起来了。 案例3 我是安全局的(大班上学期) 活动区活动时间,我和教学管理者张老师来到大二班了解区域游戏情况。积木区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四个男孩子来到积木区,把这个区原有的搭建物一推,积木散了一地。几个男孩子一块积木都没收,就在杂乱的场地上开始搭建。四个人分成了两组,小秋和源源一组,搭起了立交桥;沛沛和豆豆一组,豆豆一直摆弄积木区的辅助材料小汽车,沛沛边和豆豆聊天,边不时用三两块积木在狭窄的空间里搭一个“山洞”,让汽车通过,整个区域游戏质量不高。一是幼儿的精力不够集中,搭建过程中表现得有点心不在焉;二是搭建的作品质量不高。分析原因,我和张老师都认为是空间给孩子们的游戏造成了影响,决定进行干预。 张老师靠近了小秋和源源,蹲下来说:“我觉得这些积木散在这儿太不方便了,还是收一收吧。”小秋和源源抬起头看了张老师一眼,没有反应。张老师把我们观察到的积木区活动情况与带班杨老师进行了沟通。杨老师也决定试着去做一些干预。杨老师来到源源和小秋身边,蹲下来问:“你们看,这里的砖到处都是,搭起建筑来方便吗?”小秋说:“方便哪。” (估计孩子是想:当然方便了,这样我一伸手就能拿到积木啊。)杨老师见小秋“不买账”,笑着走开了。 看到直接劝说和暗示法没有奏效,我决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试一试。我径直走到源源身边,说:“我是安全生产局的,今天来检查建筑工地的安全工作。你们这个工地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没有安全通道,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责令你们停工整顿。”源源抬起头,带着些吃惊而认真的神情看着我,无奈地说:“那,让我们多长时间整好啊?” 我说:“五分钟吧。你是工地的领导吗?”源源说:“是啊。”我说:“那你赶快召集工人收拾场地吧。”源源没有召集别人,而是自己认真地收拾起积木来。这个时间我去了表演区去看孩子们的表演。不一会儿,源源跑过来,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报告安全局局长,我们的工地整顿好了!”我跟着源源回到建筑区,发现积木已经整理好,说:“效果不错,可以重新开工了。”源源问我:“那还交罚款吗?”我说:“鉴于这次改正态度好,整顿及时,就不罚款了,下不为例!”源源听了,非常高兴,说:“谢谢局长!”说完,进入积木区,继续搭建。 从三个教育案例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首先,游戏法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有效方法。三个教育案例发生在同一所幼儿园内不同的年龄班,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不同,但在解决方法上却有相通之处,即都借助游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第一个案例,通过“给鞋拔刺”的游戏,让两岁的特特进人了一种假想的游戏世界,泛灵论的年龄特点使特特对“鞋长刺了”这一事件深信不疑,而且把帮助鞋拔刺作为一种快乐,最后让拔掉鞋上的哨子成了一件他心甘情愿做的事情。第二个案例,当教师“轻点儿放孩子”的直接提示不管用时,采用了游戏介入的方式,以“阿姨”的角色进入游戏情境,通过平行游戏的方法对幼儿如何抱婴儿给予示范性指导,并且在幼儿身上表现出模仿行为,达到了示范、指导的目的。第三个案例,在直接提示和暗示法都失败后,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指导方法,通过“安全生产局的”这样一个角色,打入了幼儿的游戏圈,和幼儿在心理上形成了共鸣,让幼儿愿意信服。这是游戏的价值所在,它让成人和幼儿在心灵上达成了某种共识和默契,从而使教育游刃有余。其次,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逐渐积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试误的过程,要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经过反思而获得。作为教师,要敢于尝试,善于反思,才能逐渐提升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能力。再次,教育需要交流与衔接。教育是连续的过程,教师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互相提供和丰富信息,保持教育的连续性,为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服务。“我是安全局的”策略是在前两位老师失败的基础上想出来的,如果没有前两位老师的试误过程,“安全局局长”这一角色扮演的策略不可能产生。 编辑:    
Tag: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观察记录

上一篇:陈庄镇付窝幼儿园荣获2016年利津县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

《三个案例得到的启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