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患儿:小瑜,男孩,5岁lO个月 症状:咳,眨眼 病程:一年该幼儿在刚刚升入中班后,频繁出现眨眼动作,家长认为是“结膜炎”,给予治疗。两个月后,又出现了不自主的轻咳。 初期的观察与建议 跟踪观察:查看眼结膜——轻度充血(不会造成眼睛不适,不至于让他频繁眨眼),辨听他的咳声——很浅,类似咽炎的症状;在注意力集中做事情时,没有或极少出现眨眼和轻咳,其他时间如等待、被动做事情时症状频繁出现。与班级教师互动交流获得的信息:该幼儿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对数字的运算特别感兴趣,性情急躁、任性、易怒,不会与同伴合作。与家长沟通获得的信息:小瑜正在学习钢琴、围棋、象棋、计算、英语,这些都是孩子喜欢、自愿学习的;孩子很聪明…… 综合上述信息,初步诊断小瑜患有“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往往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通常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为首发症状,如眨
对一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的干预,标签: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http://www.youer8.com
患儿:小瑜,男孩,5岁lO个月
症状:咳,眨眼
病程:一年该幼儿在刚刚升入中班后,频繁出现眨眼动作,家长认为是“结膜炎”,给予治疗。两个月后,又出现了不自主的轻咳。
初期的观察与建议
跟踪观察:查看眼结膜——轻度充血(不会造成眼睛不适,不至于让他频繁眨眼),辨听他的咳声——很浅,类似咽炎的症状;在注意力集中做事情时,没有或极少出现眨眼和轻咳,其他时间如等待、被动做事情时症状频繁出现。
与班级教师互动交流获得的信息:该幼儿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对数字的运算特别感兴趣,性情急躁、任性、易怒,不会与同伴合作。
与家长沟通获得的信息:小瑜正在学习钢琴、围棋、象棋、计算、英语,这些都是孩子喜欢、自愿学习的;孩子很聪明……
综合上述信息,初步诊断小瑜患有“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往往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通常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可从简单运动性抽动发展为复杂运动性抽动。所有的患儿最终都会出现发声性抽动。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牵涉到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过去认为它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自然完全缓解的可能,愈后相对良好。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我将观察、判断结果告知家长,建议家长带幼儿到医院心理科就诊。家长对这一信息的反应非常排斥、紧张,极力辩解,认为孩子这几天感冒了,还有结膜炎。最终,家长还是带孩子去了医院,反馈的检查结果是:过敏性咽炎。小瑜一周没有来园,再入园后,咳嗽、眨眼的症状确实好转了很多,半个月后,症状消失。
深度对话与沟通
抽动症状在消失一个月后又重新出现,我猜测这是抽动症治疗不彻底造成的复发,估计家长隐瞒了事实,不愿将实情告诉教师和保健医生,仅在家里服药治疗;当看到孩子好转后,就立即停药了,于是出现了反复。
一天上午十点多,小瑜的妈妈匆匆忙忙来到保健室说:“孩子感冒了,早晨走时忘了吃药。”说着把药递过来。我接过药来看,是治疗抽动症的药。家长的不坦诚会影响治疗效果,于是我请家长坐下,与她再一次进行了交流。这次交流证实了我前面的猜测。我告诉她:孩子患“抽动症”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要如实地对老师、医生讲清楚,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治疗,并对其所服用的药物、治疗抽动症的注意事项给予了分析、讲解,建议她把早晨、中午的药带到幼儿园里,由我们为孩子服用。我还为她讲述了要细心观察分析,寻找诱发的因素,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可以间接缓解抽动症状,能够收获药物治疗不能代替的效果。同时我就如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给予了一些建议。小瑜的妈妈表情复杂地离开了幼儿园。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从未间断为小瑜服药。
两个月后,他的药吃完了,我通知他的爸爸,他答复:“孩子好了,可以停药了!”我回答:“现在停药不合适,效果没有得到巩固!如果坚持要停药,最好去咨询一下孩子的主治医生,听听他的意见。”遗憾的是,他的爸爸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刚刚升入大班时,小瑜不但出现了不随意的咳声,着急时还出现了口吃现象。
一天,小瑜迟到了,情绪很低落,在交谈中我发现他的口吃很严重。为了寻找原因,我与他进行了交谈。
保健医生:今天怎么不高兴啊?好像还哭过了!
小瑜:对!我就是哭了!是因为钢琴没练好!
保健医生:迟到是因为练琴吗?
小瑜:去汇琴了。
保健医生:过了吗?
小瑜:过了!昨天晚上就为了练琴,被我妈妈“提溜”到小屋去了!
保健医生:去干吗?
小瑜:还不是一顿“忙活”(自己解释是“挨打”的意思)!
保健医生:你喜欢练琴吗?挨打之后练琴好了吗?
小瑜:以前喜欢,现在妈妈总是让我练一个小时,我都烦了。最后妈妈和爸爸吵起来了,我就没再练,今天早晨起来练的。妈妈负责带我学英语和钢琴,爸爸负责陪我学围棋和数学。
保健医生:你这么聪明,认认真真地把任务完成不就不用被妈妈打了吗?爸爸妈妈也不用为你吵架了。看着他们吵架多难过呀!
小瑜:我倒是挺愿意看他们吵架的!(说这话时孩子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
保健医生:为什么?
小瑜:他们吵架就没有时间管我了,我就自由了!
从上述对话中,不难看出,孩子所学的这些东西并不都如家长所反馈的那样“是自愿的”,或者说起初是自愿,后来随着枯燥的练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能看出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淡漠,长期循规蹈矩的训练式生活让小瑜感到很无助,希望从亲人的不愉快当中获得些许自由。
当天下午我与小瑜的爸爸进行了交流,反馈了我和孩子的对话内容,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家长思考:“你们的目标是什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比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吗”“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入小学之后会不会受到嘲讽、歧视,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家长想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童年”。
这一次谈话触动了家长的心理敏感区,他们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决心要改变教育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成长环境。
家园间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幼儿园采取的策略:
1.游戏治疗,释放心理压力
班级教师在每天的活动区时间,鼓励小瑜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活动,增强他的自主能力。在角色区中,他喜欢扮演家中的“妈妈”,不断催促宝宝“快吃饭”“好好听”,还经常大声吆喝宝宝。游戏中映射出小瑜爸爸妈妈教导他的方式。通过扮演角色,能够适当释放其心理压力,因此老师不去刻意对其行为、语言作评价,而是通过与其谈话沟通,适宜进行心理疏导。我也经常利用活动区活动、餐前活动时间与小瑜互动,观察他的行为表现,针对他抽动频率高的环节进行分析,将信息反馈给家长、老师,达到家园共同关注、干预策略一致的目的。
2.展示特长,树立自信
针对他不会谦让、同伴关系不良的问题,老师充分利用他的优势帮助他在同伴间树立威信。
如他会下棋,老师就请他给同伴做小老师,教小朋友下棋;他会弹琴,老师就找合适的时机请他在小朋友面前展示琴艺;他的计算能力强,老师就把有难度的问题留给他,激发他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他的自信。当发现小瑜在回答问题时口吃严重,老师就在提问时有意放慢语速,给他留出思考的时间,缓解紧张情绪。
家庭中采取的策略:
1.缩短特长练习时间,把握孩子心理特点
我建议家长把孩子厌烦的练琴时间缩短,但要提前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与孩子谈清楚,不能让孩子觉察到是因为自己有“抽动症”而减少的,避免孩子把它当做要挟家长的“武器”。建议将练琴时间分成20分钟的小段,休息时间允许小瑜自由活动。练琴有进步时,请爸爸妈妈给予鼓励、表扬。家里来客人时,可以用弹琴的方式欢迎客人。其他特长的练习也根据孩子的兴趣确定学习的时间。在家庭中,由性格温和的爸爸多陪伴孩子。
2.改善夫妻沟通方式,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长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有不同意见时,关上房门真诚交流,以使家庭氛围和睦融洽,转变自身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一个月后,小瑜的同伴关系明显改善,性情变得温和了许多。我利用与小瑜下棋的机会近距离观察他,咳声消失了,口吃也明显减轻。干预过程结束。
再度探讨与交流
三个月后的一天,小瑜的妈妈表情凝重、眉头紧锁来到保健室,进门就开始倾诉:怎么办啊?孩子又犯毛病了!
这是小瑜妈妈第一次主动找我交流,我抓住机会顺势与她对话。
保健医生:抽动症复发有多方面的原因,过早停药、心理压力大是复发的主要原因。
妈妈:停药是他爸爸决定的,我不知道,回家找他算账!
保健医生:如果我们的谈话造成你们夫妻间争吵,这不是交流的目的,争吵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况且我相信不吃药的事情你肯定是知道的。最近家里有什么变化吗?孩子对参加兴趣班有没有厌学的情绪?
妈妈:没有,绝对没有,我们也没给他加什么内容。象棋教练还说小瑜是重点培养对象,要让他去参加全市的比赛、拿前三名。他一岁的时候就能记住很多电话号码,不知道幼儿园里像他这样智商的孩子多不多?
保健医生:有没有关注孩子在下棋时的表现?输棋和赢棋的表现一样吗?输棋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紧张,有抽动症状?
妈妈:有!他一看要输了就急躁,我们也疏导他,现在好多了!
保健医生:小瑜的智商确实很高,这是家长值得骄傲的方面。但你们没有很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他点子多、办法多、思维活跃,依照他的智商,应该让他在同伴中起主导作用,带领同伴一起玩儿,这样的角色会让孩子自信、愉快。而小瑜却因为一味地学习、训练,和同伴没有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缺少玩具和游戏等媒介将他与同伴联系在一起。
妈妈:他下棋比三年级的学生都厉害!他的钢琴练得也很好,老师让他一次考试通过七级!口算能力也很强,英语学得也很不错!
保健医生: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小瑜会的这些其他孩子不会。他在同伴间找不到下棋的对手;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不可能频繁地让他上来给小朋友展示琴艺;计算方面大班幼儿能够计算1O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了,但小瑜已经可以做四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所以,他在幼儿园里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但其他方面都是他的弱项:交往、动手能力、角色表演等。仅靠老师在幼儿园里引导是不够的,家园必须互动起来。家长要挖掘孩子的多方面才智,孩子的综合能力强了,自然会与同伴互动起来,会从交往中获得快乐。孩子快乐家长还会焦虑吗?你们的家教走入了一个误区,回到家里只重复一个字——“练”,遏制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学习一些技能技巧,尤其是针对他的薄弱方面创造练习的机会,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家庭氛围,让小瑜真正快乐起来。
妈妈:你这样说我突然开窍了,对啊!孩子这么聪明当不了孩子王,真不像我。回家我要采纳你的建议。
从上述对话不难看出一个走入教育误区的家长的所思所想,她是教师出身,后来转行,在单位是领导,比较强势,回家后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不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帮助家长走出误区,还孩子一个健康、灿烂的童年,也是缓解儿童抽动症的策略之一。
这次交流让小瑜妈妈发生了质的变化,家长的改变使得后期对小瑜的干预过程非常顺利,除了有轻微的口吃外,其他抽动症状完全消失。干预结束。
我们感到欣慰,也积累了矫正特殊幼儿、与家长有效互动的宝贵经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Tag: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观察记录
上一篇: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