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语文技能缺陷大。从本次测试的卷面来看,学生的语文技能较差,主要表现在:①审题不细致。如:第二大题要求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而学生却用“√”标注;第九大题5、6两小题,要求用“ ”画出中心句,用“ ”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有的学生竟然在题目要求(题干)上画;第三大题由于题目的要求表述不明确“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写在后面括号里”有的学生在( )中写上了字母,而有的写了选项的内容。如果将题目的要求改成“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后面括号里”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第四大题,按要求写成语,部分学生写了“四字词语”。第八大题的第2小题当成解释词语来做,把第3小题 “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看成了“他这样做是赞同还是反对”,意思理解成“向导”赞同还是反对了。②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能力差。在课外语言积累和运用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差。如:第五大题“我还会照样子补充句子”,有的学生没有仔细审读例句,没有理解一个句子是写成拟人句,一个句子是写成比喻句的题意,所以写出的句子不恰当,有的学生照例子原封不动地抄写词语。有的没有掌握比喻句和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四年级期末监测语文试卷分析,标签: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youer8.com3、语文技能缺陷大。
从本次测试的卷面来看,学生的语文技能较差,主要表现在:
①审题不细致。如:第二大题要求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而学生却用“√”标注;第九大题5、6两小题,要求用“
②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能力差。在课外语言积累和运用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差。如:第五大题“我还会照样子补充句子”,有的学生没有仔细审读例句,没有理解一个句子是写成拟人句,一个句子是写成比喻句的题意,所以写出的句子不恰当,有的学生照例子原封不动地抄写词语。有的没有掌握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特点,随意地填写词语。
第六大题的第3小题,因子“向导”在文中前后思想是变化的,学生对题目理解不透,导致答题时观点与说明的理由相悖。
第八大题的第1小题,“颓丧”“萎靡”这些词平时学生见得少,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常用,加上学生不能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意思,所以出错的很多。
③语文基本概念、基本常识教学淡化。
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不能正确运用。习作中,有些学生通篇没有加标点,有的学生把逗号、句号写在行的开头位置,有的学生不知道标点符号应占一个格。习作不会分段,每段的开头不会空两格。
4、阅读理解仍是老大难.
解答阅读理解中的试题,学生必须以阅读材料为载体,通过信息的筛选、整合,才能把握住短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感悟文本,领悟阅读材料的语言特点,从而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体会或感受。而这方面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得分率就显得相当低。表现在: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很肤浅,不能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答题时答非所问,摸不着边际。如:第九题画“中心句”和“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学生随意乱画,甚至把全段都画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潜心阅读材料,走马观花,理解上严重脱离语言环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时没有逻辑,意思不明确。
5、习作教学指导不够,训练不到位.
①审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题目要求写“一件”“一幕”“一个”事情(故事),而学生往往写两件,或两件以上。
②选材:本次习作命题由上题短文中的事为“引”让学生围绕“感动“这一话题写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可许多学生偏偏去写遥远的“汶川地震”中发生的事,“汶川地震”学生仅仅是从媒体上,或是从人们的谈论中得到的一点点不完整的材料,没有亲身感受,只能写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或张冠李戴,胡编乱造。如:唾沫救人;尿屎救人;吃老鼠活下来;被火车压过之后竟然没死;老师为了救学生,把学生一个个踢出教室等等。还有的学生就把阅读题的短文抄写下来。
③表达:学生习作语言平淡无味,用词不准确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的学生连习作的题目都不会拟;有的虽然写满了答卷,但字和字构不成词,当然也就成不了句子,这些字都来源于试卷上,学生东抄一个,西抄一个,把习作的方格给填满了;有的学生整篇习作都是“方言土语”,阅卷教师根本无法读通、读明白。
三、对试卷编制的几点建议
1、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检测试卷中增加“卷面书写”,利用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2、“温馨提示”不是为了“提示”而“提示”,提示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本次考试时应当了解的,必须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3、试卷的排版设计有所欠缺。如:大题太多,知识点又散,使版面显得拥挤,
www.youer8.com 答题空间狭窄,使学生答题时不便书写,教师阅卷时容易出错,统计分数显得有点烦。四、反思
(一)反思教学与管理
1、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们共同协作,无论哪个年级学段的教师都必须认真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教哪个年级的教师,都要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整个学段的所有课本,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语文教材的逻辑线索,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教材所涉及的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避免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的盲点和断层。
2、每个年级的教师都应当成为把关教师。教师必须通读本学期所要教的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理清哪些知识是本学期要学的,又有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本学期哪些需要进行复习巩固,学新知需要哪些知识做铺垫等等,如此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去掌握语文知识,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学生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3、要抓住现行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现行的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是按照专题编组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教师备课时,要明确每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每个主题侧重进行哪个语文知识点的训练。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进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