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 正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

[04-02 13:47:40]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723

概要: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10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材一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是数的认识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相改写,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二是数的运算安排了三个单元,包括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第三、四单元主要教学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及其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同时在分数乘法单元中还安排了倒数的认识。第六单元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此外,还安排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假设(置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式与方程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方程,主要教学解形如“”和“”的方程,以及相应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比,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以及应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标签: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10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材一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一是数的认识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相改写,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二是数的运算安排了三个单元,包括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第三、四单元主要教学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及其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同时在分数乘法单元中还安排了倒数的认识。第六单元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此外,还安排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假设(置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式与方程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方程,主要教学解形如“”和“”的方程,以及相应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比,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以及应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主要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体积、容积单位以及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八单元可能性,主要教学怎样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十单元安排了本册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主要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3次实践活动,分别是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表面积的变化”是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安排的,主要是通过拼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活动,研究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大树有多高”是结合认识比的教学安排的,主要是通过测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竿高与影长,发现竿高与影长的比的比值相等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是结合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安排的,主要是通过调查和统计本班同学家庭中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经历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这些活动,都具有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了5个“你知道吗”,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以及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社会常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编排了11道思考,进一步加大教材的弹性空间,以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上,继续结合具体的情境,学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
例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一 (P1~3)
例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二 (P4~6)
整理与练习 (P7~9)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方程是用字母符号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等量关系的,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思维水平都比算术的方式更抽象,其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探索方程的解法,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例1是列形如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逆运算;例2是列形如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几倍求和”的实际问题的逆运算。例题和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实际问题相比,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完全一致,只是条件和问题不同。这样的实际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思路比较特殊,思维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而用方程解,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解题经验,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作为方程的学习内容,既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方法,体会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2.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在现实情境中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1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并通过交流,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明确“已知大雁塔的高度,求小雁塔的高度,可以列方程解答”。需要说明的是:让学生自主地找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的高度=22等,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列不同的方程去解决,并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列出的方程不同,但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这一关系列出方程的。 相对而言,例2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公顷,那么水面面积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颐和园的占地面积与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水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自主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水面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并根据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材没有单独安排解方程的例题,而是把解方程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一个环节来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教材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后,继续引导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时,例1要结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解方程“”时,为什么要先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2?例2要通过讨论加上3等于64,也就是几个等于64?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乘法分配律等不同的角度解释其中的道理。求出陆地面积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水面的面积。 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正确的检验方程的方法,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例1要求学生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求出的答案是否符合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例2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其检验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把求出的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二是根据求出的答案,先检验水面面积加上陆地面积是否等于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再检验水面面积是否等于陆地面积的3倍。教学时可以提出“这道题怎样检验?”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检验方法,并对不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每一种检验方法的不同思路。 5.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为了配合例题的教学,教材有层次地安排相应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一方面,安排和例题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如:第1、4页的“练一练”,练习一、练习二的第3、4、5题等;另一方面,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富有变化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开寻求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如:练习一的第7、8、9、12、13题,练习二的第7至11题等。 此外“整理与练习”的第14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
例1、例2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练习三 (P10~14)
例3 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例4、例5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练习四 (P15~18)
例6、例7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练习五 (P19~24)
例8 常用的体积单位
例9、例10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练习六 (P25~29)
P27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例11 体积单位的进率 练习七 (P30~32)
整理和练习 (P33~35)
实践与综合运用 表面积的变化 (P36~37)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