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 正文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

[04-08 14:51:27]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阅读:8981

概要:随着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历史、地理教学内容的出现,老师们普遍感觉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学的困难越来越多。随着深入的实验研究,我们觉得只有灵活运用本课程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上下功夫,探索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因应策略,是能够有效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的。下面仅就我们的尝试与努力谈谈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策略一:尝试从儿童视角看问题 我们知道,新的德育课程的知识观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知识观是不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是个人和人类用以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是为了人的生活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和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与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本课程重视把知识运用到对人有意义的问题上去,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这里就有一个视角问题。对于历史、地理等对于学生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改变以往从教者的视角或成人的视角看问题的做法,尝试从儿童视角理解、解决问题。 就“战争与冲突”这一话题为例,在教学中我曾从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遗留问题等方面找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http://www.youer8.com

随着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历史、地理教学内容的出现,老师们普遍感觉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学的困难越来越多。随着深入的实验研究,我们觉得只有灵活运用本课程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上下功夫,探索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因应策略,是能够有效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的。下面仅就我们的尝试与努力谈谈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策略一:尝试从儿童视角看问题

 

  我们知道,新的德育课程的知识观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知识观是不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是个人和人类用以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是为了人的生活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和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与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本课程重视把知识运用到对人有意义的问题上去,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这里就有一个视角问题。对于历史、地理等对于学生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改变以往从教者的视角或成人的视角看问题的做法,尝试从儿童视角理解、解决问题。

 

  就“战争与冲突”这一话题为例,在教学中我曾从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遗留问题等方面找资料、列数据、讲事例……例如:从1945年9月~1988年12月,世界上共发生了269次国际武装冲突,包括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小规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199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49次重大冲突中,有400万人死亡,其中90%为平民,他们中80%为妇女和儿童。

 

  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数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冷冰冰的,课堂仿佛又回到过去死记硬背、枯燥说教的模式,教学效果强差人意。受电视、电影与电玩的影响,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战争很刺激,很好玩。深入研究我们觉得,儿童是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对数据做理性分析进而上升为认识的。这需要我们尝试从“儿童视角”来改善我们的教学。

 

  我们选择“从儿童眼中看战争”这样一个角度。抛开那些枯燥的统计数字,我们从伊拉克战争中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与真实感受入手,让我们的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从儿童视角去探究发现。

 

  在课堂上,我们讲述伊拉克战争期间,在巴格达,有一些家庭会把他们的孩子放进自己家院子里面的防空洞中,但是轰炸日以继夜地持续着,总不能让孩子们整天待在阴暗、简陋的地方吧!而且生活也必须继续下去,虽然每家每户都储备了一些粮食和水,但人们还是得冒险出门购置一些新鲜的食品……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是无法储存的,尽管外面炮声隆隆,妈妈们还是想方设法地外出,去买些蔬菜回来做点沙拉给孩子们吃,因为光是吃干粮对孩子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什么声音那么响,我们的房子都动了?”“为什么我们不去上学了?”“为什么不让我出去玩,整天呆在家里?”“什么时候可以重新上课,什么时候可以去动物园玩?”……

 

  战争中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所思所想,呈现出一副“儿童眼中战争图景”。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远离战火的地方,但是儿童的心是相通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战争的感知,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及对和平的珍爱的感情。

 

  尝试儿童独特的视角看问题的本质是探索符合儿童思维方式的教学思路。一旦找到这个规律,有时候在教学中能够举重若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有冲突,怎么样才能避免战争与冲突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做了一些努力,比如我曾尝试提供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资料,自主探究发现学习。

 

在简单介绍了巴以冲突的背景之后,我提供了阿以间通过艰难的和平谈判达成的《奥斯陆协议》的基本内容:

 

巴勒斯坦方面做出的主要让步

以色列方面做出的主要让步

1.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有权在和平与安全中生存于巴勒斯坦,同意在巴勒斯坦国民宪章中删除含有消灭以色列国意思的条款。

2.宣布放弃恐怖活动和其他暴力行动,并承诺约束下属组织和人员,共同遵守此宣言。

3.接受以色列方面的主张,加沙地带和杰里科先行自治,约旦河西岸其他地区则分阶段实行自治。

4.同意搁置耶路撒冷、难民等6个重大问题,到永久地位谈判中去解决,同意自治过渡期为5年,5年后永久地位协议生效。

 

1.摘掉了巴解组织是恐怖组织的帽子,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是以色列的谈判伙伴。

2.同意以土地换取和平。先是加沙一杰里科,后是西岸大部分地区,分阶段地归还巴勒斯坦人。

3.同意巴勒斯坦人民在收回的土地上实行自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管理以色列移交的各种民事权力。

4.自治过渡期为5年,5年后永久地位协议生效

 

  通过以上学习材料,我试图引导学生从双方愿意把对方当成谈判伙伴看出对话是代替对抗的最好方式;从双方都做出了相应的让步看出平等协商,相互妥协是化解冲突的好办法;从双方都有接受对方的意见的表现看出人们都希望通过协商让步以避免进一步冲突。我希望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人们怎样相待才能避免冲突和战争。

 

  我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是由于太过政治化,脱离学生认知实际,实际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在教学中尝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在学校餐厅,两个同学因为争夺一个座位而产生冲突,拳脚相向,大打出手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冲突的?这样的后果会怎样?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再由近及远适度拓展,反而能更有效的让学生体会到对话代替冲突的道理。

[1] [2] [3]  下一页


Tag: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上一篇:思品课上信息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