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正文

《现代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960

概要:但是终身教育的微观领域开发和改革滞后。如,如何根据成人的学习的不同解答和不同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内容和程序;如何运用脑科学成果、心理学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恰当运用现代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提高青少年及成人学习者学习效果仍不能有效解决。并且教育机会向不利境地人群提供等,如何真正实现全民终身教育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代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复习卷三 一、名词解释(16分) 1、教育的社会成层功能 2、广义教育目的 3、学业评价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20分) 1、《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4、教育是一种产业,当今以市场规律为转移() 5、个体生命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 6、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差不多() 7、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8、课程实施就应忠实于课程政策() 9、教学在实施中是和教育、课程等同一的() 10、高考上线是相对评价()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教育评价的基

《现代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但是终身教育的微观领域开发和改革滞后。如,如何根据成人的学习的不同解答和不同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内容和程序;如何运用脑科学成果、心理学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恰当运用现代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提高青少年及成人学习者学习效果仍不能有效解决。并且教育机会向不利境地人群提供等,如何真正实现全民终身教育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代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复习卷三
  一、名词解释(16分)
  1、教育的社会成层功能 2、广义教育目的 3、学业评价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20分)
  1、《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4、教育是一种产业,当今以市场规律为转移()
  5、个体生命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
  6、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差不多()
  7、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8、课程实施就应忠实于课程政策()
  9、教学在实施中是和教育、课程等同一的()
  10、高考上线是相对评价()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
  3、简要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偏差。
  4、我们该如何理解教学?
  四、论述题(24分)
  1、如何理解课程?
  答案
  一  1、指的是社会中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人的社会集团的归属,社会职业地位以及调整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2、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是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工具和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等行为发生变化的信息。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培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当是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三  1、一方面,政治制约着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体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都深受政治的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具有一定反作用: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总是生存于一定的政治氛围中为一定的政治统治集团服务的,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力图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符合一定社会的政治规范,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培养复合一定政治需要的人才,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一批符合一定价值标准的、本阶级政治需要的政治人才,这是维护既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关键,在我国科举制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即可证明;产生民主的政治观念,促进社会的发展与革新,在教育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定的民主、平等的观念等,有时会逐渐转化为政治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搞好社会治安,而且可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教育的政治功能使得教育既受政治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答题时可以精简。
  2、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下列步骤是每类评价都要经历的:一是,建立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评价组织;二是,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任务;三是,选择和确定评价的项目与指标;四,选择和设计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工具;五,收集评价所依据的证据或信息;六、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七,形成评价报告。
  3、第一是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第二缺少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第三缺少个性化的教育观念。答题时围绕上述展开。
  4、对教学的基本认识。
  一是,教学是教师双边交往的活动。教与学两个不能相互代替,而是交织在同一个活动过程中。师生交往有轮式、树式等交往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从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多方面全方位的交往过程出发,应该创设多种交往机会,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二是,教学是师生分享经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长期受着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的影响,特别是凯洛夫三中心论的影响,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限制。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影响到学生生活的质量和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影响到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基于此在教学的问题上,应树立这样一些认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生机。
  四  1、课程一词中国始见于朱熹提的"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英文课程curriculum派生于currere,意为race-course,引申为学习的轨道等。目前有关课程的定义林林总总,甚不统一,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课程是学科或教学科目。大家最熟悉是现在学校课程的主要形式,但这种课程观未能包括学生在校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和课外活动,忽略学生发展。2,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以杜威为代表所作的修正,认为课程是儿童在学校的引导下获得的持续不断的经验组成,从课程与学习者经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3,课程是教学目标。以北美的泰勒、伯比特、约翰逊等人为代表认为课程是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序列。但是很容易导致课程实施脱节。4,课程是教学计划。5,课程是社会改造。认为课程编订的目的和方法应当放在解决重要的社会问题上。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课程定义复杂,要达到一个共识的课程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任何有效的课程定义应包括下列角度:课程作为产物、课程作为过程、课程作为意图、课程作为现实、课程作为规范性和描述性内容。根据此我们的定义是"课程是一个有意图而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考核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