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863

概要:一不可喧宾夺主。 二不要滥用。不要动不动就用,把多媒体当做一种招牌。要想一想:这里需不需要用多媒体?用了以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三,做课件的时候,起装饰作用的东西不要太显眼,更不要放上一些动画的东西。 第四,不要让多媒体画面轻易地代替学生的想象。 第五,多媒体中的声音、文字、图象要和谐。 以上是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常用的方法。其实,在教学中,许多方法是相容在一起的,比如创设情景与想象、与角色的体验,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指导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营造“和蔼、宽容”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以爱心和平和的态度营造“关心、爱护”的教学氛围。如运用温和的目光进行提醒暗示、鼓励和支持,运用微笑、亲切的语气去开导、启发,运用热情开放的姿态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把握指导朗读的时机: 案例:《最后一分钟》写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的情景,是一首饱含爱国之情的诗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诗歌的有感情朗读上。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一段教学过程,我们来看一下: 师:同学们,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一不可喧宾夺主。
二不要滥用。不要动不动就用,把多媒体当做一种招牌。要想一想:这里需不需要用多媒体?用了以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三,做课件的时候,起装饰作用的东西不要太显眼,更不要放上一些动画的东西。
第四,不要让多媒体画面轻易地代替学生的想象。
第五,多媒体中的声音、文字、图象要和谐。
以上是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常用的方法。其实,在教学中,许多方法是相容在一起的,比如创设情景与想象、与角色的体验,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指导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营造“和蔼、宽容”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以爱心和平和的态度营造“关心、爱护”的教学氛围。如运用温和的目光进行提醒暗示、鼓励和支持,运用微笑、亲切的语气去开导、启发,运用热情开放的姿态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把握指导朗读的时机:
案例:《最后一分钟》写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的情景,是一首饱含爱国之情的诗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诗歌的有感情朗读上。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一段教学过程,我们来看一下:
师:同学们,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当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升起在香港上空,当高6米,重70吨的美丽的紫荆花矗立在香港上空的时候,你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你此时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感到非常自豪。
生: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我为全国人民感到高兴。
师板书:高兴、激动。然后进行到下一环节:听歌曲《东方之珠》。
反思:为什么不让学生读呢?前面的一段文字,已经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水到渠成,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这种激动、自豪、高兴之情来朗读这篇诗文。但是,老师却把一个很好的朗读机会错过了。
(三)个性阅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有感情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要千人一面,扼杀了学生的想象。
如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中写雪人的句子:“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雪人的调皮,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雪人的开心,也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雪人的自豪。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同样是有感情的朗读,每个人的语气也是各不相同,但都是那样的有滋有味。
(四)朗读的评价:
1、评价的针对性:先说说学生的评价。
先来看一个案例:《去年的树》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

www.youer8.com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生1:他读得很好。生2:他的声音太粗了。生3:他读得很有感情。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请坐。谁还能来读一读?这样的教学片段,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看到。让学生评价,未尝不可。但是,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比较肤浅的,表面的。他们往往抓住声音的高低、粗细、长短来说。往往抓不住人物的性格,提示的语言,品词析句去读。这时教师必要的点拨和启发非常重要。比如,在这段中,教师可以启发:小鸟和好朋友大树分别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应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还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请”“还”“一定”的指导,来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在学生评价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切不要轻描淡写,模糊其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鼓励性的针对性的评价,
2、评价的委婉性:
案例:
《第一场雪》教学片段:
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
(一名学生读的尚可)
师:(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
(下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
师:(又风趣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
(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的朗读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到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教师都叹服。)
反思: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而且巧妙地风趣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中肯的评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把握了师生之间的分寸感。达到了应有的课堂效果。
3、评价的趣味性:
以“趣”点燃,让学生乐读
   于永正老师在指导学生读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锄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这句话时,一学生没有理解课文的意思,读得声音很大。于老师笑着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锄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说完,朝学生作了个喷洒动作,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的紧张感消除了,精神放松了,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快就把课文读得非常到位。
 如果说“情”是朗读的导火线,那么,“趣”则是朗读的催化剂。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朗读基调把握不准时,于老师没有机械地说教,而是以游戏般的动作、儿童化的语言,再加上殷切的期待,给学生以生动而深刻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心领神会。
 4、评价的指导性:
以“法”点燃,让学生会读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小荣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果实。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同学们听得神情专注,仿佛被带进了静谧的果园,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小建最投入。”小荣读完了,于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一字一顿,一本正经地说,“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学生们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发出一阵笑声。“课文描写的事情,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一阵更响的笑声过后,于老师郑重其事地接着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那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学生们又笑了,在笑声中理解得更深刻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高效课堂中,学生应学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