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863

概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一)情境再现朗读法; 1、创设“以情激情”的情境。 “以情激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及体验传导给学生。全国著名特级教 www.youer8.com师、“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教《刘胡兰》《黄继光》《狱中联欢》这类课文时,我仿佛看到了英雄昂首挺胸,大步走向鲜血淋淋的铡刀英勇就义;用自己的胸膛勇敢地扑向正喷射着子弹的机枪口;仿佛听到了歌乐山下腥风血雨中刽子手的鞭笞声和烈士们壮烈的《国际歌》的歌声……每次,每次,都唤起我对英雄的崇敬仰慕的庄重的情感,我深深为之感动。这样在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时,才可能以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起学生对英雄的爱。学生的朗读才能有声有色。” 2、创设教学内容的情境。 (1)运用画面创设情境: 案例:一位年轻教师在讲叶圣陶先生的《瀑布》一课时,对其中的“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群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教学细节:她先让同学们转过身去,看着后面,待读到“山路忽然一转”时再转过身来,与此同时,教师倏忽间展开一幅色彩鲜艳的瀑布挂图。学生不仅惊讶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一)情境再现朗读法;
1、创设“以情激情”的情境。
“以情激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及体验传导给学生。全国著名特级教

www.youer8.com 师、“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教《刘胡兰》《黄继光》《狱中联欢》这类课文时,我仿佛看到了英雄昂首挺胸,大步走向鲜血淋淋的铡刀英勇就义;用自己的胸膛勇敢地扑向正喷射着子弹的机枪口;仿佛听到了歌乐山下腥风血雨中刽子手的鞭笞声和烈士们壮烈的《国际歌》的歌声……每次,每次,都唤起我对英雄的崇敬仰慕的庄重的情感,我深深为之感动。这样在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时,才可能以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起学生对英雄的爱。学生的朗读才能有声有色。”
2、创设教学内容的情境。
(1)运用画面创设情境:
案例:一位年轻教师在讲叶圣陶先生的《瀑布》一课时,对其中的“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群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教学细节:她先让同学们转过身去,看着后面,待读到“山路忽然一转”时再转过身来,与此同时,教师倏忽间展开一幅色彩鲜艳的瀑布挂图。学生不仅惊讶的叹道:“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此时的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惊喜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到位。
这一教学细节,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词句的表情朗读和情感体验借助课文作者在山路忽然一转看到瀑布时的惊讶之情,与同学们忽然转身看到彩色挂图的惊喜心情的相似点,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2)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采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创设情景:当美丽的春天来到时,欢快的音乐流泻出盎然的春意。当炎热的夏季到来时,飘飘渺渺的音乐营造出一片葱绿。收获的秋季来了,激情饱满的音乐送来累累硕果。冬天到了,漫漫雪花飞舞,轻柔的音乐抚慰着大地的一切。美妙的音乐配合着文章内容散发出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同学们静神凝听,犹如进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情不自禁跟着音乐表情丰富地朗读。
(3)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三四句时,教师激情描述: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金兵横行,移民苦盼。他们“南望王师又一年”。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一年”是多少年吗?65年啊!同学们,整整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呀!一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65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读出了悲愤,读出了绝望。 
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创设情景的方法处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多媒体的运用、态势语言的运用、资料的补充等,在这里不再详细去说。
(二)示范引路朗读法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教师的范读起到关键性的点拨和引导。
案例:《难忘的一课》讲的是:台湾被日本奴役50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一位教师在讲这一课时,引用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包含着对祖国的眷恋和深情,半个世纪的分离,五十载的隔岸相望。伴随时光的改变,岂是“沧海桑田”四个字可以形容。尤其是第三个自然节: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这里边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人走的时候可能青春年少,一别几十载,老母亲多少次翘首遥望,夜不成寐,儿子再回家时与母亲已是近在咫尺,两个世界。多少离愁别恨,岂能是语言可以描述?但是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却没有读好,本来是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结果却把气氛冲淡了。
再如,《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有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丁冬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诗的第一小节呈现给我们的是“燕子”“春光”“小树”“太阳”这些欣欣向荣的字眼,在读得时候应该带着一种欣喜、一种向往来读。第二小节是一组排比句,应该一句比一句高,但是,诗句的最后一句标点是句号,那么在读得时候就应该由高昂逐渐平缓而深沉。第三节和四节,可以抓住重点的词语“永远”“忘不了”“温热”“毫不犹豫”“顶天立地”“脊梁”来读,“永远告别”“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忘不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力、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因此,这些词语要重读,“永远告别”“毫不犹豫”应该读的干净利落,“顶天立地”“脊梁”应读的铿锵有力,激情高昂。诗的五、六节也有一些重点词语:“灵魂”“信念”“理想”“光明”这些词语都是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要重点突出。第五节中,标点符号很明显,可以根据标点来读。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全诗的升华,又是一个排比句,应该读得一句比一句高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高效课堂中,学生应学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