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3、“一鸟入林,百鸟压声” 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先让“佼佼者”回答,会出现“一人说后,再无人举手”的“万马齐喑”的局面。 有人担心不让好学生发言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会的。当别人回答不出来,再请他说,会使他更感自豪。 24、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一位美国学者说:“教1遍不会,教10遍;教10遍不会,教100遍;教100遍不会,别忘了,还 有101遍。”这句话的核心讲的是两个字:耐心。 有人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这句话如果成立,那么,笨也包括缺少耐心与和气。 在教学中,老师的“配合”,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上。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 www.youer8.com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 25、“再想想” 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功也,精诚之极也。”遇事多想想,真能“鬼神通之”也! “思而不学则殆”。看看书,翻翻杂志,阅览阅览报纸,也是“再想想”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再想想”的延伸。最感困难的时候,往往正是接近成功的时候,就
于永正:《教海漫记》摘录,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23、“一鸟入林,百鸟压声”
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先让“佼佼者”回答,会出现“一人说后,再无人举手”的“万马齐喑”的局面。
有人担心不让好学生发言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会的。当别人回答不出来,再请他说,会使他更感自豪。
24、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一位美国学者说:“教1遍不会,教10遍;教10遍不会,教100遍;教100遍不会,别忘了,还 有101遍。”这句话的核心讲的是两个字:耐心。
有人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这句话如果成立,那么,笨也包括缺少耐心与和气。
在教学中,老师的“配合”,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上。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
www.youer8.com
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
25、“再想想”
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功也,精诚之极也。”遇事多想想,真能“鬼神通之”也!
“思而不学则殆”。看看书,翻翻杂志,阅览阅览报纸,也是“再想想”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再想想”的延伸。最感困难的时候,往往正是接近成功的时候,就看能不能坚持“再想想”。
孔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百姓说:“众人是圣人。”
“再想想”,也包括和别人一起想,一起讨论。“善假于物”,自然也包括人。
26、“第八次”
一个学生读课文中的一句话,读了七遍都没有读好,你是否会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在心里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
张田若先生为什么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书上,值得。哪怕是读“八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一扇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
翻开学生的作文薄,就是和学生交谈。每次改作文,都是和学生交谈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28、“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于老师说:“在园丁眼里,这花是他们的骄子;在诗人眼里,这花是春的使者;在我的眼里,这花是美的文章。”
在于老师眼里,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妻子买来的电动玩具狗、垃圾箱里的剩面包、介绍信、欢迎词、欢送词……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也皆“文章”。
29、我教一年级
教一年级不易。当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更不易。
有人说,教一年级难就难在“大人要说小孩话”。
所谓“大人要说小孩话”,就是要说浅显的话,形象的话。开口“关于这个问题”,闭口“如此而已”,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儿童就会感到茫然——听不懂。
童心未泯才能教好一年级。面部能够表达出孩子们的天真、稚气、活泼、顽皮,是教好一年级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要揣摩儿童心理。
每次备课时都想一想: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30、“熏锅屋”
徐州有句老话,“没有熏不黑的锅屋”。——徐州人管厨房叫“锅屋”。
意为新盖的锅屋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就是说,只要长时间地对一个人施加某种影响,总会使其有某种改变的。
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学习语文,仅*课本那点“烟火”熏,远远不够;要*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真高兴,在这一点上,我与于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是熏锅屋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第二大脑储存库。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1、“攒钱”与“花钱”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偏重于教学生怎样“花钱”——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而忽视了“攒钱”——语言的积累。不读不背,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语汇,用什么去说去写去思呢?人12岁以前,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应该让他们多读多背,否则我们将愧对他们。
应该在班里掀起买书热、读书热、背书热。这“三热”,热得教人舒服。
只有平时多积攒,到用的时候学生们才会如“囊中取物”一般拿出来“花”呢!
于老师教了几十年的语文,悟出了一个道理: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这个“钱”要天天攒,天天花,一直到老。
32、让学生有点“艺术细胞”
有灵气的人,大都懂点艺术。
一般地说,懂艺术的人气质高雅,这更是无疑的。
于永正老师把“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信条,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果自身素质允许的话)
33、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
可以说,于老师的课之所以上得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京剧艺术素养。
如果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懂点艺术(不一定是京剧艺术)的老师是“不完整”的老师呢?
34、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特级教师窦桂梅精彩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