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学生书空,练习写1/2。 五、认识几分之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1/3,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自由发言。看来同学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认识的几分之一的分数。下面我们进行小组活动。 课件:游戏规则 1、想分数:想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小组里先交流一下。 2、折图形:小组里折图形表示不同的分数,给其中的几分之一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把这个分数大大的写在图形的涂色部分。 3、交流结果: 组内看一看折图形和写分数是否正确。 4、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 (活动结束) 师:谁来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先交流1/4) 师:我们折的图形不同,(指不同图形的1/4)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还有谁表示的是其它分数? (展示1/8、1/16…….)(学生贴图形并板书1/4、1/8、1/16) 六、教学平均分数与每份大小的关系。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表示出了1/4、1/8、1/16等,那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图形说说这里的4、8、16各表示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例研究报告,标签: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http://www.youer8.com
学生书空,练习写1/2。
五、认识几分之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1/3,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自由发言。看来同学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认识的几分之一的分数。下面我们进行小组活动。
课件:游戏规则
1、想分数:想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小组里先交流一下。
2、折图形:小组里折图形表示不同的分数,给其中的几分之一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把这个分数大大的写在图形的涂色部分。
3、交流结果:
组内看一看折图形和写分数是否正确。
4、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
(活动结束)
师:谁来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先交流1/4)
师:我们折的图形不同,(指不同图形的1/4)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还有谁表示的是其它分数?
(展示1/8、1/16…….)(学生贴图形并板书1/4、1/8、1/16)
六、教学平均分数与每份大小的关系。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表示出了1/4、1/8、1/16等,那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图形说说这里的4、8、16各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的份数)
那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请你看着小组里的6个图形讨论一下。学生汇报。
七、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聪明可爱,有的同学手巧,折纸折的好,有的同学会说,回答问题特别精彩,还有的小朋友写的分数好,那老师还要看看谁眼急嘴快,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课件:
八、总结
师: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看来大家的收获都很大。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活和时代色彩!
九\板书设计
平均分
www.youer8.com
> 二分之一 记作 1/2
1/3 读作 三分之一
一、优化学习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以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在设计教学中注意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现实场景和素材,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在“导课”环节,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非常自然地从谈话中的分糖果场景切入,从分苹果中提出平均分实物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也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身边的数学。这些丰富的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中以认识1/2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迁移。
这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因此,我抓住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分数1/2重点突破。由分苹果,激发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将认识视野由整数向分数拓展,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我又组织了折长方形纸表示1/2和判断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1/2表示活动。尽量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并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对1/2的深刻把握,“认识1/3”和“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等学习任务便在类比和迁移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得以实现。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发数学思考。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例如学生表示出长方形的1/4后,我提问:折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表示?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渐渐明晰“折法”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和“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总的来说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本着能够安排出扎实、开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主动思考,从容对话,真诚分享。使学生既经历数学思维的挑战,又扎扎实实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还经历情感与态度的润译和熏陶,获得和谐的发展
乌翠荣:王老师的特点是课堂比较活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很活泼,在这生动活泼的背后,我有几种担忧,也就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一、全体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设计得很不错,但活动的面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了?二、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真正地,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发言的就是小组的组长,其他的学生观点怎样。三、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否全面而真实。因为这节课老师在引导学生时,在练习时速度比较快,从课堂上的情况学生的回答都很准确,学生练题的面还不够,至少学生回答的情况比较少,观察不到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教育范文 - 课题研究报告
上一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