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音乐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中国民乐知识汇总» 正文

中国民乐知识汇总

[04-04 20:41:4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阅读:8213

概要:巴乌 巴乌是彝、哈 www.youer8.com尼、傣、佤、布朗、苗等少数民族的单簧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 管身用细毛竹、青竹制,下端(或右端)开口,上端(或左端)留竹节或木塞封闭。上端管壁开长方形吹口,用蜂蜡粘一长方形竹或铜制簧片,簧舌呈三角形,有细蔑编制的活动簧套。管身开八孔(前七后一),与吹口成四十五度角。有的在下端开二至四个尾音孔。品种有单管、双管之分。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常用巴乌全长30—60厘米。 演奏时,竖吹口含簧片,横吹将簧片置两唇间,气流振动簧片并激发管内空气柱共鸣。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技巧,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 近年来,对巴乌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巴乌管身略粗,加了四个键子,音域有所扩大,音量增加。 音色】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

中国民乐知识汇总,标签: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小学音乐,http://www.youer8.com
巴乌 
      巴乌是彝、哈

www.youer8.com 尼、傣、佤、布朗、苗等少数民族的单簧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
       管身用细毛竹、青竹制,下端(或右端)开口,上端(或左端)留竹节或木塞封闭。上端管壁开长方形吹口,用蜂蜡粘一长方形竹或铜制簧片,簧舌呈三角形,有细蔑编制的活动簧套。管身开八孔(前七后一),与吹口成四十五度角。有的在下端开二至四个尾音孔。品种有单管、双管之分。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常用巴乌全长30—60厘米。 
       演奏时,竖吹口含簧片,横吹将簧片置两唇间,气流振动簧片并激发管内空气柱共鸣。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技巧,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 
      近年来,对巴乌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巴乌管身略粗,加了四个键子,音域有所扩大,音量增加。
       音色】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管子 
     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称筚篥。约在隋代(公元581—618年),由新疆传入内地。
       隋唐九、十部乐中,有好几部用到筚篥。
       这一时期关于筚篥演奏方面的记载,杂录、诗文中亦不少见。
       如唐·李欣《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一诗:“两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又如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所载:“德宗朝有尉迟青,官至将军。大历中,幽州有王麻奴者,善此伎,河北推为第一手;恃其艺倨傲自负,戎帅外莫敢轻易请者。时有从事姓卢,不记名,台拜入京,临岐把酒,请吹一曲相送。麻奴偃蹇,大以为不可。从事怒曰:‘汝艺亦不足称,殊不知上国有尉迟将军,冠绝今古。’麻奴怒日:‘某此艺,海内岂有及者耶?今即住彼,定其优劣。’不数月,到京,访尉迟青,所居在常乐坊,乃侧近僦居,日夕加意吹之。尉迟每经其门,如不闻。麻奴不平,乃求谒;见阍者不纳,厚赂之,方得见通。青即席地令坐,因于高般涉调中吹一曲《勒部羝》曲。曲终,汗浃其背。尉迟颔颐而已,谓曰:‘何必高般涉调也?’即自取银字管,于平般涉调吹之。麻奴涕泣愧谢,曰:‘边鄙微人,偶学此艺,实谓无敌;今日幸闻天乐,方悟前非。’乃碎乐器,自是不复言音律也。元和、长庆中有黄日迁、刘楚材、尚陆陆,皆能者。大中以来有史敬约,在汴州。”
        北宋教坊十三部中有筚篥部,并以其为主奏乐器,故又有头管之称。现在民间习惯称管子,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主要用于民间鼓吹乐以及僧、道宗教音乐。 
       管为木制,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双簧。管的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队中常常用以领奏。建国后,管的制造和吹奏技术都有了发展。经过改革的管,音域扩展为二组又六个音,加键管能演奏十二个半音,便于在合奏和独奏中发挥更大的效能。目前在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键管。 
       管子的种类主要有单管(分大、中、小三种)、双管、喉管等三种。单管音色比较明亮,著名的乐曲有《小二番》、《万年欢》、《小开门》、《放驴》、《拿鹅》、《柳叶青》、《采茶》、《白云》、《祭马》等。双管在隋代十部乐中巳应用,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双管由两支同调管子并置换奏,管身较细,两管可固定,亦可不固定,音色较单管细弱柔和,多用于独奏、合奏。著名的乐曲有《江河水》。喉管管身较细长,音色柔和,较为深厚圆润,以喉管为主演奏的广东音乐乐曲有《下渔舟》、《杨翠喜》、《池村夕照》、《雁南归》等。 
       管子演奏技巧以单管虽为丰富,常用技巧有打音、垫音、颤音、溜音、涮音、跨五音、花舌音、鼓音、滑音、箫音、泛音等。
葫芦笙 
        葫芦笙,是流行于彝、傣、怒、纳西、拉祜等民族的簧管乐器。这种乐器早在西汉时已出现,在唐代也有记载,宋陈旸《乐书》中提到唐代有葫芦笙,以及宋初西南地区有瓢笙。宋范成大在他所著的《桂海虞衡志》,宋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中,都提到他们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看到的葫芦笙。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云南江川李家山二十四号墓、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铜葫芦笙斗,据测定属春秋至战国之际的遗物。有五、六、七管三种。竹或木制笙管已腐朽不存,铜制笙斗的形制略有差异。李家山二十四号墓出土的两支铜斗,上端均铸一立牛为饰,造型生动形象,通高分别为26和28.2厘米。铜葫芦笙系仿天然葫芦匏形用青铜铸造笙斗,另插竹木制笙嘴吹奏。主要用于伴奏舞蹈。如开化铜鼓面部主晕图象中有匏笙舞,画面上八人中有一人边吹葫芦笙边舞,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胴部画面、舞俑、乐舞铜饰物和房屋模型中也屡见吹奏葫芦笙的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小学音乐小学音乐 -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上一篇:彩云追月 古典民乐

《中国民乐知识汇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