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正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04-02 12:33:4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764

概要: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www.youer8.com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标签: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www.youer8.com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www.youer8.com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