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做好教导主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正文

做好教导主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资料   阅读:8693

概要:一、心理辅导的任务(一)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发展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二)促进心理健康:既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又协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1、正确的自知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对取得成功的重要性;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避免行为的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3、稳定的情绪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场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克服抑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社会认知,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和集体观念,避免自私、狭隘的倾向。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竞争求胜,立志成才;避免消沉、失望、自

做好教导主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
一、心理辅导的任务

(一)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发展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

(二)促进心理健康:既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又协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1、正确的自知

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对取得成功的重要性;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

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避免行为的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

3、稳定的情绪

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场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克服抑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

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社会认知,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和集体观念,避免自私、狭隘的倾向。

5、积极的心态

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竞争求胜,立志成才;避免消沉、失望、自卑心理倾向。

(三)学会人际交往:认识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四)提高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合理应试,减轻焦虑程度等。

一年级: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二年级: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不良习惯,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学习和做事时学会动脑、认真、仔细。

四年级:目标: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要求进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五年级: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力,勇于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中学生活。

二、心理辅导的项目

(一)挫折辅导: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会碰到诸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教师批评、父母责骂、同学嘲笑等“挫折”,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偏激行为。如果影响强烈而持久,它们将显著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再者,学生在校即使一帆风顺,走上社会还会碰到种种挫折。这种辅导一般从正确认识挫折、碰到挫折后的合理反应、克服不当情绪等着手,重视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

(二)应试辅导:学生自入小学到中学毕业,在摸底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毕业考中滚滚爬爬,历经“磨炼”,特别是决定“命运”的升学考,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由于一般学科知识、难题辅导的泛滥,教育行政部门对考虑的“辅导”讳莫如深,认为不管对什么形式、内容的辅导都不宜再提。我们提倡学校突破常规的“应试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考试、对待“失败”、怎样发挥应有水平等方面的现代辅导。

(三)人际关系辅导: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是由不善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造成的。因此,把人际关系的辅导作为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在各种场合中的交往知识、礼仪、技巧,学会了解他人、让他人了解自己,正确对待冲突及由此引起的情绪体验。

(四)青春期辅导:进入小学高年级尤其是初中以后,学生由于身体的发育而会出现一些困惑,也有早恋甚至偷食“禁果”的(非社会、教师、家长所接受)。心理分析学也早就指出这方面的问题对学生会产生长远影响。因此青春期辅导集中于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以及正确的对待恋爱的态度等。青春期教育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为直接任务。

(五)非智力因素辅导:由于自信、责任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因此一些学校就专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实验,如上海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课题组对学生专设《心理发展常识》课,自编教材,在初中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教育。

(六)适应性辅导:善于适应各种环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能力。这种辅导一般针对学生的某些问题开展,上述挫折、应试等辅导就有这一性质。近来我们与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合作开展了“小学生心理—行为主动适应性教育实验”,目的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适应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要求做到不仅培养符合学校、社会、家庭相应角色的心理、行为,而且还能正确认识、对待环境中的某些不合理现象或做法,学会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不仅善于接受知识,而且学会求新,有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了解应随社会、科技的发展,更新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心理辅导的方式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为了更有系统地探讨问题,学校开展辅导之初一般开设“心理素质课”,为期可1—3学年,每周1学时,由从事实验的班主任承担,其他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协助。我们在初中开设一个学年的课程内容为:认识心理素质、成长与心理素质、自我完善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心理健康、克服心理问题,以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问题,如消费攀比、非健康竞争、考试紧张等,现有中小学心理辅导实践还存在教师讲方法多,学生进行游戏、讨论等活动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教师资料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教育范文 - 教师资料

上一篇:我与学生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