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每天“七个一点”,即学习一点,感悟一点,研究一点,记录一点,反思一点,改变一点,提高一点,坚持开展“教育随笔”活动。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共写、教育和教学案例及剖析,多种形式的教育写作使教师从各个层面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1、写作交流生活化。我们倡导老师们建立自己的博客,为教师的写作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在金茵德研网站上, www.youer8.com我们有91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每人都有的一个分类便是“读书心得”。每天读书的收获都能及时上传,留下记录。依托这些博客,学校组建了教师博客群,便于老师们共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创新教师周前会的形式与内容。对教师周前会,我们采取年级组轮流承办的方式,其中第一个板块就是教师随笔的交流,老师们把自己本周最优秀的教育随笔呈现给全校的老师,不仅让全体老师共享教育的精彩,也激励了老师们写随笔的热情,很多在周前会上交流的文章在报纸刊物上发表。2、个人反思日常化。养成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
素质教育研讨会发言稿,标签:优秀教师演讲稿,感恩教师演讲稿,http://www.youer8.com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每天“七个一点”,即学习一点,感悟一点,研究一点,记录一点,反思一点,改变一点,提高一点,坚持开展“教育随笔”活动。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共写、教育和教学案例及剖析,多种形式的教育写作使教师从各个层面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1、写作交流生活化。我们倡导老师们建立自己的博客,为教师的写作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在金茵德研网站上,
www.youer8.com 我们有91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每人都有的一个分类便是“读书心得”。每天读书的收获都能及时上传,留下记录。依托这些博客,学校组建了教师博客群,便于老师们共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创新教师周前会的形式与内容。对教师周前会,我们采取年级组轮流承办的方式,其中第一个板块就是教师随笔的交流,老师们把自己本周最优秀的教育随笔呈现给全校的老师,不仅让全体老师共享教育的精彩,也激励了老师们写随笔的热情,很多在周前会上交流的文章在报纸刊物上发表。2、个人反思日常化。养成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抓好教师集体备课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后反思与重建。打开每位教师的备课,最充实、最能反映专业水平的是老师的反思与重建,各位老师既认真总结所讲课时的优劣得失,更注重围绕新课改,提出下堂课努力的方向。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尤其加大教后反思的评估权重。教师们自觉叙写教育日记,特别是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站,坚持最少每周一篇,许多年轻教师做到了每日一记。近几年,我校每一位老师都编写了自己的教学随笔集,不少老师还出版了自己的书。如《走进孩子的心灵》、《爱与教育的故事》等。
3、名师带动本土化。身边的榜样最能够给老师以成长的动力。我校的常丽华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读书、反思、实践、写作,已经成为她的生活方式,这几年来,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已经十多万字,《小学语文教师》、《山东教育》等国家、省级杂志多次刊登她的系列文章。她带的学生,一年级就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于是,我校专门成立了常丽华个人工作室。对这样的老师,学校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年拨5000元科研经费,让名师学习进修提高。做为童心悦读研究院的院长,她也带动了整个研究院老师的主动发展。例如我校的路文静老师,是刚调入我校不到三年的老师。网名是“小板凳”,因为热爱童书,她已经购买了两千多元的童书。每周给每个家长写一封信,引领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20xx年暑假,自费去苏州参加“毛虫与蝴蝶”的研讨会,她的精彩发言给专家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关于童书阅读的文章分别在《山东教育》、《新教育简报》等报刊发表。她的成长,是我们学校童心悦读研究院许多教师成长的缩影。
4、激励督促制度化。我校规定,凡推荐评选各级各类先进称号的教师,必须要有高一级发表的论文,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至少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没有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各类先进实行一票否决。对于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的论文,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的奖励,并在教师考核评估中给予加分,存入业务档案。近年来,我校教师发表在国家、省、市教育报刊或授奖的文章达680余篇。
三、搭建平台,共享资源,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
我们认为,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模式,专业阅读是基础,专业写作是根本,专业共同体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专业发展共同体”我的理解是:教师个体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很难突破自身的见障。依据自醒自主,自愿发展的原则,让具有共同的教育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教师个体,通过对话、交流、帮扶、带动等形式,形成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团体。我校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分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紧密型发展共同体,比如年级组团队、教研组团队、班主任团队、干部团队等,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干部团队,提高执行能力。我校每月至少召开两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集体学习,交流思想。坚持每年度末召开一次领导干部务虚会议,反思过去工作的得与失,交流发展的新思路,谈工作与人生感悟;坚持每年暑期举办一次领导干部集中培训。实施“上挂下派 ”制度,为有潜质的青年干部搭建成长平台。骨干教师常丽华到上海挂职学习,回校后任科研室主任;政教副主任邵学忠到西单中学挂职副校长两年,回校后任校长助理。设立青年干部培训专项经费,选派他们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实施优秀干部交流机制,政教主任崔方强与教务主任王峰轮岗,开拓了他们的专业领域,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增强了相互合作,提升了综合素质。
2、情感管理,激发工作热情。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每年春节,我们都走访看望所有老师的父母;春节后集合第一天,学校领导在校门口迎接老师们到来,并将一束束鲜花和贺卡送到老师手里,感恩老师,然后组织全体教师会餐,让老师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感到温馨、快乐;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查体;每年教师节,学校都请老校长、离退休教师、支教人员和全体老师一起会餐,凝聚人心,增强凝聚力、向心力。
3、金茵论坛,拓展团队视野。金茵论坛类似于稷下学宫,老师们在这里畅所欲言,用思想碰撞思想,用智慧砥砺智慧,呈现出思想教育百花齐放、教学教研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聆听窗外声音,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到济南燕山学校、南上山街小学、青岛双台中学、青岛实验小学等名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今年6月,我们选派三名优秀班主任到潍坊参加全省“十佳班主任”报告会。7月,我们学校独立成团,选派8名教师到山西运城参加全国新教育研讨会。我们还根据教师个人优势和专业特点,分批组织教师去高校进修,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青岛等省内外名校考察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桥铺路。我们还请山东齐峰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学峰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精彩报告,老师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创业的艰辛与不断创新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我们现在已经成功地组织了现场论坛36次。中国教育电视台专程来学校录制了“金茵论坛”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