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正文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阅读:8946

概要: & www.youer8.comnbsp;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 有效提问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有效提问主要来源于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 2、有效提问外显形式表现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在实践中常用于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3、有效提问的内容具有随机性,实践中,教师可以预设许多有效提问,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无法完全在备课中预知。有效提问还具有思考的价值性,能引起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因此教师提问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标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http://www.youer8.com
   
   
   
   
   
   
 &

www.youer8.com nbsp;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
有效提问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有效提问主要来源于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
    2、有效提问外显形式表现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在实践中常用于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3、有效提问的内容具有随机性,实践中,教师可以预设许多有效提问,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无法完全在备课中预知。有效提问还具有思考的价值性,能引起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
(1)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②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③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④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⑤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⑥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6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
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2、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教学“时间和数学(一)”(北师大版第五册),在这节课里,教师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教师提出“飞飞会想些什么呢?”的问题,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再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 1.40米 。
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
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
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
 ……
   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 1.6米 ,是浅处 1.2米 ,中间 1.4米 。
   教师: 1.4米 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教师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吗?”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 1.4米 ,自己身高 1.42米 ,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3、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
(1)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9个气球,飞走了5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9-5= 4”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5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4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上一篇:怎样让小学数学复习课真正“活起来”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