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www.youer8.com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简答题:1.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1)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2)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3)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1)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2)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3.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
中学教育学各章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简答题:
1.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
(1)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2)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3)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
(1)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2)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3.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
(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
4.教科书的编排有哪些要求?
(1)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
(4)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5)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5.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
(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6.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7.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8.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经历哪些步骤?
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要经历的步骤如下: (1)把焦点集中在所在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第七章 教学(上)
名词解释
1、教学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
2、、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四简答题:
1..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1)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2. 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
(1)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
www.youer8.com 造才能;(3) 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①认识的间接性。学生的认识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认识世界。
②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③认识的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认识中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④认识的有领导性。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4.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