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种方法» 正文

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种方法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477

概要:“开场白”,亦称“导课”。这里所讲的“导课”指的就是“开场白”。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课”,可以调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内在求知动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能自如运用一些常见的“导课”方法。 一、背景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课前对背景或有关资料的搜集,借学生在全班交流之机,巧妙引导对课文的学习。 例如:《孔子拜师》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悔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三年级的学生对孔子、老子的了解甚少。教学本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从家长那里了解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始,学生间交流自己对孔子、老子的了解。 生1: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说过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生2:我从高年级大哥哥那里了解到: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学生非常多。 生3:我上网查到了:山东曲埠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都与孔子有关。“三孔”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录。 生4:我

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种方法,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开场白”,亦称“导课”。这里所讲的“导课”指的就是“开场白”。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课”,可以调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内在求知动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能自如运用一些常见的“导课”方法。 
一、背景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课前对背景或有关资料的搜集,借学生在全班交流之机,巧妙引导对课文的学习。 
例如:《孔子拜师》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悔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三年级的学生对孔子、老子的了解甚少。教学本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从家长那里了解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始,学生间交流自己对孔子、老子的了解。 
生1: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说过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生2:我从高年级大哥哥那里了解到: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学生非常多。 
生3:我上网查到了:山东曲埠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都与孔子有关。“三孔”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录。 
生4:我家有一本《道德经》,我从书上知道:老子创作了《道德经》五千言,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生5:我从网上还知道: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是“太上老君”。 
……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大家对孔子、老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思想家,知识渊博,后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孔子、老子的课文,那就是《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从这篇课文,我们又将对他们有哪些了解呢? 
…… 
学生通过动手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又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孔子、老子的兴趣。从而,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对孔子、老子的了解远非本文所限,岂不快哉? 
二、据题导入法 
课文的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俗称“题眼”。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理解、推测,提出问题,相机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个题目,放手让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问:1.泸定桥在哪儿?它是一座什么样的桥?2.为什么要夺泸定桥?怎样夺的?结果怎么样?3.为什么在“夺”字的前面还要加个“飞”字? 
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正是课文的中心内容。通过对“飞”与“夺”字的质疑,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了一个好的“埋伏”。教师可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步入学习过程。 
这种方法,直接从课题入手,直奔课文的中心内容,简洁明快,多运用于一些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比如《捞铁牛》、《爬山虎的脚》、《小音乐家扬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伟大的友谊》等。 
三、迁移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相近或有关联,或结构相似,或同一作者写的不同文章,自然导入课文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学习《珍珠泉》一文,教师可根据与该课内容相近或有联系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温故原来学习的《五彩池》一课,进而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具体实录如下: 
师:《五彩池》一课主要写的是什么? 
(教师问题一出,学生小手如林,个个跃跃欲试。也是的,这么简单的问题,又刚学不久,怎么能不举手呢?) 
生:《五彩池》一课主要写五彩池的美丽和成因。 
生:《五彩池》一课主要写五彩池神奇美妙及形成的原因。 
…… 
师:是呀,同学们,五彩池的确是非常美丽迷人的,她的神奇美丽至今不时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祖国像这么美的地方数不胜数。今天呀,老师带大家再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玩赏玩赏。也可能这个地方没有五彩池的神奇,没有五彩池的靓丽,但她的确也很美,这个地方就是珍珠泉。 
教师利用两课内容相近或有联系的特点,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下一课的学习,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课做了良好的“铺垫”。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唐打虎》与《武松打老虎》,《小珊迪》与《小音乐家扬科》、《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再如:学习《琥珀》一文,教师可根据课型结构相近的特点,把引导学生“温故”和“知新”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原来学习的《黄河象》一课: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最后介绍黄河象的发掘。然后根据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即结构形式,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琥珀》一课的学习。 
至于同一作者的作品学习导入,可在先引导学生回忆原来学习的这个作者的哪些作品以后,顺势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迁移导入法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对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创境导入法 
所谓的创境导入法,就是根据课文题目或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或“氛围”,并通过这种“情境”或“氛围”,适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学习《捞月亮》一文,教师在揭示课题前,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捞”字,然后从讲台上随手拿起一本书,问学生:这能说是“捞”吗?学生说不能,只能说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儿,学生说这也不能说是“捞”,只能叫着“拾”或“捡”。于是教师问:到底怎么才叫“捞”呢?学生说:从水里取东西叫“捞”。教师这时才在“捞”字的后面写上“月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发现了问题: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怎么能从水中捞呢?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了。 

[1] [2]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2016年国培计划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