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受前苏联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曾一度进入误区,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三化”: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课程呼唤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期待着生成课堂教学的新文化。 北京师大的肖川博士讲关于研究性学习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由此让人想到新课标强调的“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是说强调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任意驰骋”的“渔场”,是否可以这样说:差的老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老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老师提供学习资源。新课程是全方位、整体性、综合性,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本。 二、理论基点: 《新课标》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课题方案]在低段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标签: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http://www.youer8.com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理论基点:
《新课标》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中的提出思考与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她指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三、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实践
3、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4、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二)预期目标:
2、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坚持发掘并引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
3、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新课程理念。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具体策略如下: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
(1)
(2)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实践
(1)
(2)
3、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1)
(2)
(3)
4、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1)演一演
(4)找一找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xx年9—10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研究者多方搜索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并制定详尽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xx年11—20xx年6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策略,结合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实施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建立自我反思机制,回顾和反思课堂教学中成功和不足之处,借助教学
www.youer8.com 理论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及时撰写心得和教学案例。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8月):课题评估总结阶段。
研究者汇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人员分工:
张
叶海娜:共同参与研究,提供资料。
主要负责研究第一、二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实践”;
王静芳:共同参与研究,提供资料。
主要负责研究第三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