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781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一是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二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须,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7912、 德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这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8013、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基本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初中教师资格考试),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78
1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一是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二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须,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79
12、 德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这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80
13、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基本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80
14、 体育:是指学生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80
15、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80
16、 各育关系:是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81
第四章 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动的一整套规则。85
2、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88
3、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90
4、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08
5、 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85-86
6、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86-87
7、 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93
8、 我国学制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103
www.youer8.com9、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进行以下改革:适应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08-109
10、 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率较高;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待遇较低,队伍不稳定等等。108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11
2、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这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113
3、 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113
4、 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这是教师劳动的价值表现形式之一。113
5、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117-118
6、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129
7、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33
8、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教师职业的权利、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113-1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