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乖孩子的伤,最重》——看到这个书名,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认真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更觉得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乖孩子的伤,最重》告诉我们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会找到自已的路。 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 一个成人,只要心中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绝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 只要你心里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你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的理想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 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字里行间,仿佛看到自己的身影,嗅到自己教育的痕迹。 的确如此,作为一个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她不够优秀,总想让她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看到她调皮贪玩,就会把她好一顿训斥,说她不知道学习,整天只知道玩。在自己心中,理想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乖孩子的伤,最重》告诉我们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会找到自已的路。 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 一个成人,只要心中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绝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
只要你心里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你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的理想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
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字里行间,仿佛看到自己的身影,嗅到自己教育的痕迹。
的确如此,作为一个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她不够优秀,总想让她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看到她调皮贪玩,就会把她好一顿训斥,说她不知道学习,整天只知道玩。在自己心中,理想孩子应该是一个乖乖听话的,会安安静静地看书,能安安心心学习的好孩子。为了塑造自己心中的乖孩子,总是很用心地替孩子挑选好多的书,很耐心地劝说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买回的书,总是束之高阁,孩子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于是越发的气恼,于是给孩子更多的条条框框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朝着自己所谓好的方向前行,虽举步维艰,却不肯放松要求。
教育孩子是这样的,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总嫌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于是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大刀阔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开始改造,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菱角”,完全忘了学生的本来气质。
乖孩子,伤最重!
乖孩子总是要压抑自己的想法去服从大人,去听从教师。乖孩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大人的掌控,一点点迷失,一点点变乖,孩子越来越乖,心灵深处的伤越来越重……
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乖孩子的伤,最重》作者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让我们每个承认也抛开“乖孩子”的固有概念,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理想来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