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幼教文章早期教育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推荐)» 正文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推荐)

[11-19 23:27:52]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   阅读:8281

概要: 我小时候念过这样一则儿歌:哥哥讨嫂嫂妈妈我也要…… 囡囡年纪小再过几年也好讨。 儿歌前两句是说一个二三岁还不懂事的孩子,看哥哥讨了嫂嫂,缠着妈妈,向妈妈提出“我也要……”的要求;后两句是妈妈给孩子的解释和回答。我想,要是真有这样的事,这时候如果妈妈再给小儿子两颗喜糖什么的,孩子定会喜滋滋的拿着喜糖玩去了。 其实,会提出这样要求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哥哥讨嫂嫂是怎么一会事。他只知道哥哥讨了嫂嫂两个人亲亲热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好有趣;所以萌发了“我也要讨一个‘嫂嫂’”的念头。这时候如果妈妈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一顿训斥,兜头一盆冷水;或者对他取笑、羞辱一番:“唷!这么小就想讨老婆了,真难为情……”那肯定孩子会极端的不服气,也许从此会变得不声不响,性格遭到扭曲。大人们千万别以为二三岁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孩子的这个要求却是经过一番缜密的推理后提出来的。推理过程如下: 哥哥是妈妈的儿子,妈妈喜欢哥哥,妈妈给哥哥讨了一个嫂嫂; 我也是妈妈的儿子,妈妈也喜欢我,所以,我也要妈妈给我讨一个“嫂嫂”。 这是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形式完全正确。你看他和哥哥类比的几个条件全都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推荐),标签:早期教育,幼儿早期教育,http://www.youer8.com

   我小时候念过这样一则儿歌:哥哥讨嫂嫂妈妈我也要…… 囡囡年纪小再过几年也好讨。
   儿歌前两句是说一个二三岁还不懂事的孩子,看哥哥讨了嫂嫂,缠着妈妈,向妈妈提出“我也要……”的要求;后两句是妈妈给孩子的解释和回答。我想,要是真有这样的事,这时候如果妈妈再给小儿子两颗喜糖什么的,孩子定会喜滋滋的拿着喜糖玩去了。
  其实,会提出这样要求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哥哥讨嫂嫂是怎么一会事。他只知道哥哥讨了嫂嫂两个人亲亲热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好有趣;所以萌发了“我也要讨一个‘嫂嫂’”的念头。这时候如果妈妈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一顿训斥,兜头一盆冷水;或者对他取笑、羞辱一番:“唷!这么小就想讨老婆了,真难为情……”那肯定孩子会极端的不服气,也许从此会变得不声不响,性格遭到扭曲。大人们千万别以为二三岁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孩子的这个要求却是经过一番缜密的推理后提出来的。推理过程如下:
   哥哥是妈妈的儿子,妈妈喜欢哥哥,妈妈给哥哥讨了一个嫂嫂;
   我也是妈妈的儿子,妈妈也喜欢我,所以,我也要妈妈给我讨一个“嫂嫂”。
   这是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形式完全正确。你看他和哥哥类比的几个条件全都是相同的。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哥哥讨嫂嫂我当然也要讨。根据这个道理提要求,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平白无故遭到妈妈训斥、羞辱,孩子会服气吗?他也许会觉得妈妈从此只喜欢哥哥不喜欢“我”了,所以……可儿歌中的妈妈并不这样,她不仅懂得儿童心理,还善于运用逻辑的语言来回答孩子的要求,把孩子打发得心服口服,妈妈的推理是:
   哥哥是妈妈的儿子,妈妈喜欢哥哥,哥哥年纪大了,哥哥该讨嫂嫂了;
   囡囡也是妈妈的儿子,妈妈也喜欢囡囡,囡囡年纪还小,所以,囡囡再过几年也好讨。
   从妈妈的推理形式来看,她的类比条件中多了一个不同条件。就是这个年龄上的不同,把孩子的推理完全给否定了。简简单单两句话,说得孩子口服心服。这就是逻辑的说服力。
   其实孩子也都是通情达理的。有时候大人觉得孩子胡搅蛮缠,然而在孩子看来恰恰是因为大人不讲理他才不得不这样来反抗。
   孩子都喜欢比:对比、攀比。因为孩子是世界的生客,比,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唯一方法。前面孩子的那个推理过程,就是他跟哥哥由对比进到攀比的过程。
   一般不满2岁的孩子只会对比,不会攀比。他们通过不同事物的相互对比,来区别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不同点,找出其特有属性,获得概念;通过相同事物的相互对比,来区别大小、长短、好坏……作出判断。到2岁以后,孩子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概念,会作一些简单的判断了,才慢慢地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类比。这时候,孩子会向爸爸妈妈提出“我也要……”这一类要求来了:妈妈带孩子走亲戚,孩子看见表哥家有一架钢琴,弹起来叮叮咚咚好听,就提出:“妈妈,我也要……”;奶奶带小孙子去老邻居家串门,见邻居家小姐姐有“电脑学习机”,小姐姐打字耙一打一个中,汽球一个一个爆炸很好玩,于是也说“奶奶我也要……”;今年春节期间,某电视台播放一则新闻:说是某高价幼儿园的一个孩子,爸爸星期六开“桑塔娜”轿车去接宝贝儿子回家,儿子不肯上车;说别人的爸爸都开“奔驰”、“奥迪”豪华车接儿子……于是,他居然也提出了“爸爸我也要……”。
   各种各样的“我也要……”把年轻的爸爸妈妈闹得焦头烂额。难怪我常常听到有家长总是说最怕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同那些××长、××经理、××老板的公子、少爷、小姐在一起,怕孩子相互攀比,要求越比越高,脾气越比越坏受不了。
   其实,孩子提出来的每一个“我也要……”,都是经过缜密思考过的。在孩子的思维过程中,都有一个推理过程。只是因为他思想单纯,把社会看得绝对的纯洁、绝对的平等;因此在对比和攀比中往往把自己的条件和攀比对象的条件看成完全相同,所以他就认为别人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他哪里知道社会是那样的复杂和那样的不公平,而且他与攀比对象之间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他的整个推理就会变得无效。正因为他不明白这个使他的推理归于失败的不同条件来自何方,所以父母不能满足他要求时他会感到非常委屈。甚至他以为是父母故意和他为难。所以要是父母错怪孩子而粗暴地加以训斥或者取笑,孩子就只好胡搅蛮缠来反抗了。

    所以,我奉劝年轻的爸爸妈妈,当你的孩子向你提出越比越高,或者幼稚可笑的“我也要……”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的拒绝、训斥,更不要取笑、羞辱他们。要像前面儿歌中的那位妈妈那样,把孩子与他心目中攀比对象之间最本质的不同条件找出来,告诉孩子条件不同不能类比,孩子是会通情达理的。说实在的,不管哪个孩子,只要他知道办不到的事,或者他认为没有理由的事,他是不会提要求的。你见过二三岁的孩子看爸爸吞云吐雾提过“爸爸我也要……”的吗?你见过二三岁的孩子看妈妈玩“东西南北中”提过“妈妈我也要……”的吗?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像抽烟、打麻将这些活动,孩子类比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不同条件,所以他就推不出“我也要……”这样的结论来。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还要特别注重榜样诱导作用。通过历史名人的童年故事,国内外其他早慧儿的故事,有意识地把孩子现有的条件与榜样作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千万不要提不同点)来;相同点越多,孩子会越觉得自己应该向他们看齐,从而促进其攀比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Tag: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早期教育,幼儿早期教育早期教育 - 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

上一篇:爸爸,妈妈,谁对孩子影响更大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