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目标:1、通过课文具体实例,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并能说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意思。2、能根据课文内容,按“先果后因”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母亲的话。4、指导“找矛盾,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用“找矛盾,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一、说话练习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说说你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什么,再简单叙述一下产生这个愿望的原因及自己的心情。2、指名交流,集体讲评。过渡:文中的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什么?当时我家的家境怎样?二、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节。当时母亲是怎样安慰家里人的?(出示投影: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齐读母亲的话。过渡:文中的我当时对母亲的这句话是否完全理解呢?2、齐读最后一节。小结:我当时对母亲的这句话没有完全理解,直到成年以后,回顾往事才对母亲的教诲有
38. 中彩那天导学案,标签:小学语文课程同步,http://www.youer8.com
目标:
1、通过课文具体实例,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并能说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内容,按“先果后因”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母亲的话。
4、指导“找矛盾,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用“找矛盾,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
一、说话练习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说说你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什么,再简单叙述一下产生这个愿望的原因及自己的心情。
2、指名交流,集体讲评。
过渡:文中的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什么?当时我家的家境怎样?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当时母亲是怎样安慰家里人的?
(出示投影: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齐读母亲的话。
过渡:文中的我当时对母亲的这句话是否完全理解呢?
2、齐读最后一节。
小结:我当时对母亲的这句话没有完全理解,直到成年以后,回顾往事才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那么这是一件怎样的往事呢?
3、指名两人读往事:一人读第一天的情况,一人读第二天的情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往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过渡:因为这件往事使我对母亲的话由不能理解到有了深刻的体会,所以我们就来进一步地理解这段往事。
4、指导学生用“找矛盾,发现问题”的方法来提出问题。
(1)发现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用“找矛盾”的方法来发现问题。
(2)指名读2~4节
中彩是不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可是看看这两句。(投影出示:我望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齐读。有没有发现矛盾?(启发学生,父亲严肃的神情与中彩的喜悦相矛盾。从而提出问题:中彩应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为什么父亲却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
根据回答,朗读有关句子。
投影出示:按“先果后因”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父亲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是因为。
指名回答。
(4)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运用了找矛盾来发现问题,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大家通过默读,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有矛盾的,把问题提出来。
5、在学生找到的矛盾、提出的问题中,着重解决:
(1)我要与父亲共享中彩的幸福,为什么父亲却咆哮着要我滚开?
引导学生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联系上下文想象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2)库伯先生把父亲梦寐以求的汽车开走以后,为什么父亲却很高兴?
投影出示: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以后,父亲却很高兴,因为。
指名回答。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找矛盾发现了几个问题,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突破重点
1、过渡:正是父亲的这种诚实正直的品质,使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2、投影出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
读句子,找出矛盾,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贫困”和“富有”以及“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体会这句话与课文的开头相照应。
4、读母亲的话,体会“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总结全文,背诵母亲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