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诗中描写九九重阳,诗人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情感难抑,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suí,衡héng【注释】①人日:阴历以正月初七为人日。②薛道衡(540~609),字玄卿。隋代诗人。③落雁后:说春季鸿雁北归,而自己北归尚在他日。【译文】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这是一首构思新巧、想象奇妙的思乡之作。诗人以雁归作衬托,表达了诗人想归又不能马上归的着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归的心情。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2)擎 qíng:举,向上托。(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4)最:正(5)橘:jú【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唐诗及其翻译,标签:小学语文课程同步,http://www.youer8.com
诗中描写九九重阳,诗人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情感难抑,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隋 suí,衡héng
【注释】
①人日:阴历以正月初七为人日。
②薛道衡(540~609),字玄卿。隋代诗人。
③落雁后:说春季鸿雁北归,而自己北归尚在他日。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这是一首构思新巧、想象奇妙的思乡之作。诗人以雁归作衬托,表达了诗人想归又不能马上归的着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归的心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2)擎 qíng:举,向上托。
(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最:正
(5)橘:jú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在这灯火渐熄的夜晚,是从谁家传出的嘹亮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了整个洛阳城。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折杨柳》的曲子,有谁会不萌发萌发(méng,开始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起思念故乡的深情啊!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1)李商隐(812-858),唐代诗人。以七律出名 。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
(2)乐游原:长安乐南方的游览胜地。地势高而宏敞,西汉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3)向晚:将近傍晚。
(4)不适:不愉快。
【译文】
黄昏时分心绪烦闷,驾车登上郊外古原。
夕阳灿烂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竹枝词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注释】
①竹枝词--原是古代四川地区的一种民歌。
②白帝城—原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
③白盐山--在奉节县东面,因岩石晶莹,似白盐,故称。
④蜀江:长江在四川境内的部分,今又叫川江。
⑤南人--南方人,指当地人。
⑥北人--从北方来这里旅居的人,指诗人。
⑦动乡情--引起思念家乡的感情。
【译文】
白帝城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白盐山脚下,蜀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山水互映,各尽其妙。诗人无心欣赏春日美景,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出来高歌一曲,唱起当地的民歌;看着此情此景,诗人不禁驻足(停步)而听,并萌发了思念家乡的深情。
上一页 [1] [2] [3]
Tag:四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小学语文课程同步,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小溪流的歌》课后自测题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唐诗及其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