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3 民族精神的主流——团结统一与爱好和平精神教育 www.youer8.com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如“和而不同”的共生意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求大同,存小异”的行为方式、“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治国方略等以“和”为贵的思想。正是这些思想,才使得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生生相惜、相互帮助、相互融合,才使得中国在复杂的世界关系中,不断向前迈进,逐渐走进世界强国的地位。[9]新的历史时期,由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大汉族主义,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和平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和平。 2.4 民族精神的灵魂——求实创新和自主创造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善于学习的民族,自古就有四大发明引领世界的发展。现今,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就曾提出
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格式,http://www.youer8.com
2.3 民族精神的主流——团结统一与爱好和平精神教育
www.youer8.com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如“和而不同”的共生意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求大同,存小异”的行为方式、“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治国方略等以“和”为贵的思想。正是这些思想,才使得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生生相惜、相互帮助、相互融合,才使得中国在复杂的世界关系中,不断向前迈进,逐渐走进世界强国的地位。[9]新的历史时期,由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大汉族主义,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和平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和平。
2.4 民族精神的灵魂——求实创新和自主创造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善于学习的民族,自古就有四大发明引领世界的发展。现今,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就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形成了自力更生、奋发向上、求实创新、自主创造、知难而进等精神。
3 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力,是一种热爱祖国,并为之服务献身的赤诚之心。
在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的意义。
3.1 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比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从弘扬的意义上看: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史的中华民族,在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后所孕育发展的民族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而现今又在我党不断实践摸索中,注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元素,构成更加丰富充实的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为此,我们更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范畴内,大力倡导和宣传。
从培育的任务来看: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而且此出台了诸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其就是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载体和手段,创造育人的文化氛围,精心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3.2 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1)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56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我们告别落后,走向文明的强大动力,它时刻启示着我们,越是面对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越是面临锋口浪尖的关键时刻,越要激发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巨大灾难,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不仅没有吓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更是铸就了坚韧顽强、无坚不摧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真可谓是“多难兴邦”,正是有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这条牢固的纽带的传承,中华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东方;(3)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史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担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庄严使命,当今世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以不在是单纯的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竞争,其民族文化的竞争和较量也是预演预烈,为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凝聚中华儿女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显得尤为重要。
4、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4.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机渗透中华民族精神内容
各个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各学科教师要利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资源并结合本学科特点,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将民族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各学科教师要以探究为形式、以情感为载体、以教材为依托,积极探索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机渗透中华民族精神内容。[10]我校所开设的品德与社会、民族常识课、忠孝雅诚课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时学校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品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班队会是对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老师就应该结合时代的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如色8888情、反动网站这样腐蚀青少年学生精神世界、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腐朽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班队会、思品课等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坚决抵制,决不允许毒害青少年,我们应该坚持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滞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格式,教学论文 -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上一篇:谈论如何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