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 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 基于 www.youer8.com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等)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北京的桥》;《北京一夜》(
小学音乐论文,标签:音乐教学艺术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http://www.youer8.com
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
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
基于
www.youer8.com
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等)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北京的桥》;《北京一夜》(陈升);《以父之名》、《龙拳》、《霍元甲》(周杰伦);《盖世英雄》、《花田错》、《在梅边》(王力宏);《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零点乐队);《对话》(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这些歌曲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歌曲是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2]。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时代气息,学生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不禁感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此时,我问学生,为什么你们喜爱的歌星都自觉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元素加入到歌曲中呢?这就足以说明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有学生主动要求欣赏戏曲艺术家的舞台表演,如《苏三起解》、《贵妃醉酒》、《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等。以此为契机,将传统戏曲的艺术符号简单传授,如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戏曲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了解国粹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程式,不同的角色在舞台上构成不同的故事情节,将其巧妙地串连成一部部丰富的人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舞台上,戏曲艺术的知识便水到渠成的对学生渗透了。
四、营造氛围,弘扬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戏曲艺术是前辈艺术家们的汗水与辛勤凝聚而成的,它象征着中国传统艺术创建者的精神品质,做为一名音乐教师,理应把弘扬民族艺术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营造传统艺术学习氛围,陶冶性情,让学生在内心真正喜欢和欣赏这种可贵的民族艺术。
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大舞台,让戏曲走进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利用校园广播传唱经典戏曲唱段和融入戏曲元素的中国风歌曲;六一、元旦等节日庆典时,排演戏曲节目,让学生表演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推广普及戏曲文化知识,如成立梨园兴趣小组,绘制京剧脸谱,创办戏曲文化长廊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在学生身边有意无意、潜移默化的渗透戏曲文化,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起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新课程理念下的戏曲音乐欣赏教学,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戏曲音乐中需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戏曲的观念,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使中国传统戏曲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在我们的努力下重绽昔日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戏歌,架起流行歌曲与戏曲音乐的桥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07期
上一页 [1] [2]
Tag: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学艺术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上一篇:怎样让小学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