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 正文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资料   阅读:8355

概要: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的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编写的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是以科学文化固有的逻辑系统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课程。活动课程又被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是指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基础,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代表人物是教育家杜威。60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比较,有四个方面明显的区别:1、目的上,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以获得个体直接经验、强调经验性;而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积累的种族经验。2、编制方法上,活动课程以生活题村为学习单元,以学生活动来组织实施,强调综合性;学科课程则重视学科知识的罗织系统性强调分科性。3、教学方式上,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科课程则强调教师为主导以获得人类种族经验。4、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科课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的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编写的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是以科学文化固有的逻辑系统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课程。活动课程又被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是指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基础,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代表人物是教育家杜威。

60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比较,有四个方面明显的区别:1、目的上,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以获得个体直接经验、强调经验性;而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积累的种族经验。2、编制方法上,活动课程以生活题村为学习单元,以学生活动来组织实施,强调综合性;学科课程则重视学科知识的罗织系统性强调分科性。3、教学方式上,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科课程则强调教师为主导以获得人类种族经验。4、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科课程则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习结果。

从学科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61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当代教育改革,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当代课改,表明教育终身化和全球化、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呈现出价值取向的人本化、内容的现代化,学科的综合化,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学习历程的个别化等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一、课程价值取向的人本化;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三、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四、现代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五、学习历程的个别化。

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一、课程价值取向的人本化。1、突出社会需要本位的价值取向;2突出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3、强调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1、重视环境教育;2、重视国际理解教育;3、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4、提倡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三、课程结构的综合化;1、理科类课程的综合化和社会科目的综合化;2、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统一的课程;3、综合实践课程。四、现代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1、中央集权制国家的

www.youer8.com 改革;2、地方分权机制国家课程改革。五、学习历程的个别化。1、学习历程个别化的客观必然;2、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62课程改革的取向:首先,课程目标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培养;再次,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世界课改的重要趋势: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国际社会对于人的个性已取得共识:1、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2、个性是独立的、特殊的。3、个性发展内存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4、个性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

6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各科课程标准中是分层次地体现的,目标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可按三个层次分列:1知识与技能——基础目标 2、能力(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力目标。知识和技能既作为后两项目标的基础,还要为实现后两项目标服务。三层目标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与包容性。三个层次的目标力求按照学生的发展进行立体的表述。

64新课程总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

65新课程内容的改革重点:1、新课程内容走向一种综合基础观。课改首先表现在基础的革新,即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表现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态度的更新尤其是强调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新课程内容现代化的主要方向。3、走向新的教材观。

6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1、课程的功能和目标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变革;3、课程内容的变革;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6、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7、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

6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前提:1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是构建学校新文化。

68结合自身实际,反思新一轮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视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如: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事实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拨的功能,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等问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影响了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

69教学——指教师引导,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双边性认识活动。

教学的特征:1、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2、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3、教学是一种情感互动活动;4、教学是一种系统活动。

教学的总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70教学过程的组成: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1、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过程理论;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2、杜威的现代教学过程理论,即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3、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4、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5、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6,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教师资料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教育范文 - 教师资料

上一篇:班主任反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