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资料   阅读:8735

概要: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并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是让学生乐学;2、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让学生活学、会学;3、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是让学生善学、学用。 下面具体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导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指出: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的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变为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 www.youer8.com小学语文是一门系统的基础工具学科,学语文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语文。注重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阐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总目标第5条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能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一位教师在执教《海底世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并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是让学生乐学;2、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让学生活学、会学;3、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是让学生善学、学用。
下面具体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导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指出: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的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变为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

www.youer8.com 小学语文是一门系统的基础工具学科,学语文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语文。注重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阐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总目标第5条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能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一位教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时,采用了孩子们喜爱的形式,用感性的,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去感悟,去体验。看一看录像,再让学生交流录象中自己熟悉的海底动物,学生联系生活中掌握的知识,兴致勃勃说出不少课外知识;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边自我介绍,边做出小动物的动作,说说做做玩玩中。知识得到了综合贯通与再创造;学完课文让学生联系所读课外读物或电视节目,谈谈自己知道的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并把所说的赶快写下来,布置学生课外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的黑板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看、读、演、说、写的过程中,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情感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样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富有生命的语文实践课堂。
广阔的生活天地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构建向生活延伸的语文大课堂,导拓展、导实践、导运用。
    一方面,教师要把鲜活的生活内容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力,焕发勃勃生机。
请看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我喜欢这句话,“你看,她把黄页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师:很好,你们见过银杏树叶吗?
……
师(从信封里抽出银杏树叶发给学生。学生们都很高兴,也很好奇地观察起来)
师 拿出你们手里的叶子,看一看,它的形状像小扇子吗?
生 像。
师我们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
师我们再来闻一闻,你闻到什么了?
生我闻到香味了。
师你们问到秋天的气息了吗?
生闻到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再来扇一扇!
(师生扇动叶子)
师什么感觉?
生凉快!
师你们真可爱,你一定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了!我们就带着这些感觉来读课文吧!〔21〕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案例中,教师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学生的生活认知,学生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扇一扇银杏叶的体验中增长知识,感悟语言,品读文字,激发情感,也认识了生活。
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去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独具匠心设计了一个“实话实说”辩论会,让学生围绕“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还是落花生那样的人?”这一辩题展开辩论,学生们把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结合起来,畅所欲言,唇枪舌剑,展开了一场现实社会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大讨论,时有惊人之语。学生在这堂课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陶冶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课外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积极地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按照发展性阅读理念,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比,阅读不是目的,是手段,是途径。要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发展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空间何其广阔,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功能又何其巨大!
基于这一理念,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目的是让小学生“丰富积累,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基于这一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轰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的每个学段都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语文教材里也都安排有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在指导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充分发挥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结合课内阅读推荐课外读物,并利用阅读课堂适当作课外读物的推荐、阅读指导和鉴赏活动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中,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大众公益文化设施中以及社会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去学习鲜活的语言,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阅读书目: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熊梅王显才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上一页  [1] [2] 


Tag:教师资料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教育范文 - 教师资料

上一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