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天空中的雪,如果有一个“核心”,可以凝聚成一个冰雹。地面上的雪,如果有一个“核心”,可以滚成一个大雪球。对于一个班级,它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来“倡导”班风学风建设。并且一个班级的良性、持续发展,需要的不只是一个而是多个“核心”,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状态、班级主流的学习生活态度,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各自的凝聚原动力——他(她)应该是班级某种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首倡者”(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万事开头难”,说明了这个“首倡者”的地位和意义);班级某种学习或生活状态的“引领者”(是班级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所有的目光都瞄准、追随这面旗帜,自觉将自己的言行与“核心”相对照,检点自己);班级某种学习或生活效应的“聚集者”(全班同学都向其伸出橄榄枝,最佳的效果是“趋之若鹜”)。 一、班级“核心”的作用根据我的经验,班级“核心”的作用有两个:1.形成“凝聚”中心一盘散沙这一学期,我接手了一个初二班级,苦不堪言。全班61个学生,可以说是一盘散沙。真正爱学习的只有十来个。还有十几个男生每天无所事事,来学校纯粹是“混日子”,要么就是研究一下网络游戏,要么就是聊天睡觉。另有十几个
培养班级“核心”,标签: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制度,http://www.youer8.com
天空中的雪,如果有一个“核心”,可以凝聚成一个冰雹。
地面上的雪,如果有一个“核心”,可以滚成一个大雪球。
对于一个班级,它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来“倡导”班风学风建设。并且一个班级的良性、持续发展,需要的不只是一个而是多个“核心”,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状态、班级主流的学习生活态度,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各自的凝聚原动力——他(她)应该是班级某种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首倡者”(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万事开头难”,说明了这个“首倡者”的地位和意义);班级某种学习或生活状态的“引领者”(是班级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所有的目光都瞄准、追随这面旗帜,自觉将自己的言行与“核心”相对照,检点自己);班级某种学习或生活效应的“聚集者”(全班同学都向其伸出橄榄枝,最佳的效果是“趋之若鹜”)。
一、班级“核心”的作用
根据我的经验,班级“核心”的作用有两个:
1.形成“凝聚”中心
一盘散沙
这一学期,我接手了一个初二班级,苦不堪言。
全班61个学生,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真正爱学习的只有十来个。还有十几个男生每天无所事事,来学校纯粹是“混日子”,要么就是研究一下网络游戏,要么就是聊天睡觉。
另有十几个女生喜欢“笔聊”,一节课,能写满好几页纸,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www.youer8.com 班上无论组织什么活动,总是有人唱反调。从来没有齐心协力做过一件事情。这样一个一盘散沙的班级,我认为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培养班级“核心”。
这个班级不是还有十来个爱学习的学生吗?这十来个学生就是班主任宝贵的资源。先跟这些学生做好工作,帮他们树立理想目标,提高他们有意注意的信心和毅力,自觉排除干扰。班级任何事情,班主任事先都跟他们打好招呼,要求他们坚定地站在班主任一边,身体力行,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工作,也能在班级形成一种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这四分之一的同学,就是班级建设可以依赖的“核心”。在整个班级61人中,显然还有一部分是“边缘学生”,他们介于“爱学习”和“不爱学习”之间,这些“边缘学生”是班主任争取的对象,如果能将这一部分学生争取过来,班主任就有了二分之一以上的支持者,有了这么多的支持者,班主任就好办事了。
这些“边缘学生”怎么争取?就是靠这些班级“核心”去凝聚他们,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凝聚“中心”,一个“中心”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先巩固好这些学生。
学习小组巩固好了,再在无所事事的男生群体中,和喜欢笔聊的女生群体中,寻找“意志并不坚定者”,慢慢地渗透和施加影响。
等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是非观都逐步形成的时候,那些真正无所事事的男生和爱笔聊的女生已经势单力薄,形不成气候了。
2.营造一种氛围
班级“核心”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班级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个班级,有一部分人开始进行自我努力,他周围的学生看在眼里,内心也会形成一种压力:别人已经开始努力了,我还不努力就要落后了。
人们常说:致富需要“领头雁”,其实学习也需要“领头雁”。
这一点,我有切身体验:
一个寒假都不怎么拿书
www.youer8.com 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班魏珍珍同学是一个学习非常自觉,而且上进心非常强的学生,为了跟谢晓峰同学争夺班级的第一名,她课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对于她来说,每一秒钟都是宝贵的。一次放完寒假复学,家长却说,整个寒假,魏珍珍很少拿书。
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个平时在校生怕浪费一分一秒的学生,在寒假里,有了充裕的时间,竟然一个寒假都不怎么拿书,这怎么可能?
后来,我问谢晓峰,寒假你在家学习得怎样?
谁知谢晓峰也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怎么努力。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平时在学校的时候,你和魏珍珍不是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吗,怎么一个寒假,那么多时间,反而虚度了呢?
谢晓峰说,就是因为没有学习氛围,所以就不愿意努力了。
我至此才恍然大悟,没有学习氛围就没有了自我努力的积极性了。
你看,班主任如果不在班级通过培养“核心”的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班级建设就会失去激情和活力。
二、班级“核心”的培养
培养班级“核心”,班主任一般要经历“有心发现——及时奖励——跟踪参与”这样三个过程。
1.有心发现
班主任带着放大镜,
www.youer8.com 自然那些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核心”就会凸现出来,经班主任识别并保留下来,他(她)有些行为也许是边缘性的,但经过班主任的一番“矫正”和“拔高”,就能使其在转身之间拥有一个“光彩照人”的外部形象,这种行为如果借用一个时尚名词就叫“包装”。班主任发现的眼光应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甄别性,准确判断班级建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班级核心”。
我们班刘浩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诗,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他的这些作品,他这种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班级建设需要的。所以我把他作为班级的一个“自强核心”挖掘出来。
接手三十六班的时候,开学大扫除,谢晓峰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班的劳动任务是教学楼前坪除杂草,任务分下去以后,很多同学是“空手上阵”,结果“手无缚鸡之力”,除草进展很慢。
只有谢晓峰转身去了食堂,从食堂师傅那里借来了锄头,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谢晓峰只用了别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劳动任务。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他劳动技艺娴熟,乐于助人,自己的任务完成后,一直帮其他同学干到最后。
我在班上跟学生分析,什么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