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作文网人物作文关于母亲的作文关于妈妈的作文: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 正文

关于妈妈的作文: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

[04-11 20:36:1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关于母亲的作文   阅读:8626

概要: 我(wǒ)辛劳了一辈子的(de)母亲,离开我(wǒ)们已经快十年了,她永远是我(wǒ)们当儿女的(de)心中的(de)思念。母亲是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de)老人。善良、纯朴、节俭、宽于待人,是她一生的(de)美德。母亲十九岁与父亲成家,从此进入到一个四世同堂的(de)大家庭。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在她结婚不(bù)久,我(wǒ)的(de)外祖母就说过,说我(wǒ)母亲有四个婆婆。这四个婆婆分别是,我(wǒ)的(de)祖母和(hé)曾祖母,父亲的(de)伯母和(hé)堂嫂。我(wǒ)的(de)祖母是位善良实诚的(de)老人,她待母亲不(bù)错。余下的(de)几位“婆婆”都不(bù)是太友好,特别是父亲的(de)堂嫂,既懒惰待人又刻薄。母亲是位小脚女人,对“三寸金莲”的(de)称谓名副其实。记得(de)小时候,只要看见母亲的(de)鞋放在那儿,我(wǒ)们姐弟几个便争着缩紧了脚趾,去穿母亲的(de)鞋,并踮着脚尖在地(de)上来回走上几步。但要是被母亲看见了,她总是变着法儿的(de)制止我(

关于妈妈的作文: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标签:有关母亲的作文,描写母亲的作文,http://www.youer8.com

  我(wǒ)辛劳了一辈子的(de)母亲,离开我(wǒ)们已经快十年了,她永远是我(wǒ)们当儿女的(de)心中的(de)思念。

  母亲是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de)老人。善良、纯朴、节俭、宽于待人,是她一生的(de)美德。母亲十九岁与父亲成家,从此进入到一个四世同堂的(de)大家庭。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在她结婚不(bù)久,我(wǒ)的(de)外祖母就说过,说我(wǒ)母亲有四个婆婆。这四个婆婆分别是,我(wǒ)的(de)祖母和(hé)曾祖母,父亲的(de)伯母和(hé)堂嫂。我(wǒ)的(de)祖母是位善良实诚的(de)老人,她待母亲不(bù)错。余下的(de)几位“婆婆”都不(bù)是太友好,特别是父亲的(de)堂嫂,既懒惰待人又刻薄。

  母亲是位小脚女人,对“三寸金莲”的(de)称谓名副其实。记得(de)小时候,只要看见母亲的(de)鞋放在那儿,我(wǒ)们姐弟几个便争着缩紧了脚趾,去穿母亲的(de)鞋,并踮着脚尖在地(de)上来回走上几步。但要是被母亲看见了,她总是变着法儿的(de)制止我(wǒ)们。等我(wǒ)长大后,才明白了母亲的(de)良苦用心:说是小孩儿穿尖尖脚的(de)鞋“钱窄”(前窄),母亲希望自己的(de)孩子长大后个个有钱花,都能过上好日子,不(bù)再象他(tā)们老一辈,日子整年都过得(de)紧巴巴的(de)。

  有着三寸金莲的(de)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挑水、做饭、针线活样样都得(de)干。她每天凌晨很早就起床推磨、烙煎饼,晚上,等一大家人吃完了饭,还要刷筷子洗碗。等收拾停当,就已经很晚了,又得(de)忙着准备第二天的(de)饭。一家人吃的(de)饭,几乎都由母亲来操持。大伯嫂子本应以长嫂的(de)名分,带领妯娌去忙家务,但她却以孩子小为理由,对家里的(de)活袖手旁观,什么事情都吩咐我(wǒ)母亲去做。母亲虽然为家务整日里忙忙碌碌,但只要稍有闪失,就会被堂嫂告到婆婆们那里去,所以,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de)。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母亲怕起床晚了耽误了推磨,晚上都是和(hé)衣而睡,一晚上不(bù)知要起来几次,到院子里去看星星。她从老人那里学到,以看星星的(de)走向来推瘼时间的(de)早晚。推磨的(de)时候,有时候困的(de)实在坚持不(bù)住,站在石磨旁边不(bù)知不(bù)觉就睡着了。毛驴拉着空的(de)石磨,火星子从两片石头中间往外乱窜,母亲一个激灵醒过来,吓锝心里怦怦直跳,恐怕被婆婆们听见。

  母亲年轻时身体单薄,加上脚又小,一对盛满了水的(de)木桶,压在她的(de)肩上就够辛苦了,但大伯嫂子还在一边说风凉话:看这杨柳细腰的(de),挑起水来也不(bù)好看。母亲擦着满脸的(de)汗水,心里实在太委屈,可嘴上是不(bù)能说的(de)。这样的(de)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才由大家分成了小家,母亲才如释重负的(de)轻松了下来。

  母亲是位勤俭持家,很节俭的(de)人。我(wǒ)小的(de)时候粮食不(bù)富裕,遇到灾年,粮食更显得(de)金贵。每当新粮食下来,母亲总是把粮食计划好,菜粮搭配、粗细搭配,一年当中,把口粮匀开吃。小麦成熟了,生产队要按人头分配,因那时粮食产量低,一家人分不(bù)了多少。母亲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吃顿饺子和(hé)有应酬才用细粮外,一般都不(bù)舍得(de)动用,想方设法总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春节时包饺子和(hé)做面食用。秋天分了棉花,母亲挑拣好了,轧好花,用纺车纺成线,让人织成布,染好了或印上花,给我(wǒ)们姐弟几个做衣裳,和(hé)添置家里的(de)被褥。虽然是土布,但因母亲纺的(de)线又细又匀,所以织出来的(de)布就显得(de)格外细密,做成的(de)衣服穿在我(wǒ)们身上,邻家的(de)孩子都非常羡慕。记得(de)那时候,每到冬天,母亲晚上都要点着煤油灯,挑灯纺线,天天如此。有时我(wǒ)们一觉醒来,朦朦胧胧的(de)睁开眼,看见母亲还在摇着纺车。她为我(wǒ)们这个家,为我(wǒ)们姐弟几个所付出的(de),是一生的(de)劳累和(hé)辛苦。

  母亲从不(bù)浪费一粒粮食,她经常告诫我(wǒ)们,“粒米不(bù)成面,滴水不(bù)成河”。哪怕是看见一粒粮食掉在地(de)上,她都要捡起来,就是每天用的(de)洗脸水,也从来都节省着用。因为她深深知道任何东西都来的(de)不(bù)容易。但如果邻居有了困难,她会毫不(bù)犹豫的(de)尽自己的(de)能力去帮助。在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的(de)时候,当她看到邻家的(de)孩子饿得(de)直哭,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家里本就不(bù)富裕的(de)饭食,拿去给邻家的(de)孩子吃。她还经常把自家节省下来的(de)粮食,拿去接济别人。东院儿的(de)奶奶没米下锅了,哪怕家里只有两碗米,母亲也会拿出一半给她送去。前街的(de)大婶儿家没了咸菜,她会让我(wǒ)们送去自家腌的(de)咸菜。我(wǒ)们的(de)衣服、鞋子穿小了,母亲把它(tā)洗刷干净了,送给邻居家的(de)孩子们穿。

  母亲的(de)手很巧,做得(de)一手好针线活。缝衣、做鞋、绣花、剪纸样样都会。那时针线活都要靠手工来做,母亲做的(de)衣服,针脚精细,样子时尚,做好的(de)衣服穿出去,引得(de)好多人都要比着去做。母亲做的(de)鞋,耐看又结实,母亲绣的(de)花,针针紧扣,鲜活靓丽。还记得(de)小时候母亲给我(wǒ)缝的(de)帽子,帽子上缝着一朵大荷花,荷花是用粉红丝布剪好了贴上去的(de),在荷花瓣的(de)边沿和(hé)顶端,母亲用红丝线把它(tā)绣的(de)同真花瓣一样好看,荷花周围露出绿色的(de)荷叶。帽子后面有两条漂亮的(de)飘带,左右两旁各坠着一颗叮当响的(de)小铃铛,好看极了。给我(wǒ)弟弟缝的(de)“老虎帽子”,那老虎的(de)鼻子、眉眼、耳朵,既卡通又活龙活现。我(wǒ)们戴上帽子到街上去玩儿,周围便围过来一群姑娘媳妇,她们指指点点、惊讶赞叹。记得(de)有几个男孩儿、女孩儿,还匆匆忙忙跑回家,喊出了自己的(de)母亲来看,好让母亲也比着给自己做一个。谁家的(de)姑娘出嫁,谁家的(de)儿子娶媳妇,都让母亲来剪喜字和(hé)窗花。说母亲心灵手巧,那是理所当然的(de)。

[1] [2] [3]  下一页


Tag:关于母亲的作文有关母亲的作文,描写母亲的作文人物作文 - 关于母亲的作文

上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母爱,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