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上海预初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二)» 正文

上海预初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二)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   阅读:8303

概要:《天时不如地利》一、根据内容填空:1、 孟子,名 , 时期的思想家。本文选自《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主旨句是: 。3、 文中用“攻而不胜 ”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 ”的观点。4、 孟子用“ ”“ ”“ ”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 ”的重要性。5、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ldq

上海预初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二),标签: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大全,http://www.youer8.com

  《天时不如地利》

  一、根据内容填空:

  1、  孟子,名                  时期的思想家。本文选自《           》。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主旨句是:                                         

  3、  文中用“攻而不胜 ”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                              ”的观点。

  4、  孟子用“        ”“             ”“            ”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            ”的重要性。

  5、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

  6、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        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7、  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二、解释加点字:

  1、  地利不如人和 (               )(             )      2、  七里之郭 (          )

  3、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4、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         )

  5、  委而去之(                )(             )   6、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7、  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                )         8、  以天下之所顺(            )

  9、  攻亲戚之所畔(                 )(             )  10、寡助之至 (               )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

  12、环而攻之 (               ) (            )  1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14、天下顺之 (                )                 15、攻亲戚之所畔 (                )

  三、翻译句子:

  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2]  下一页


Tag: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大全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

上一篇:上海预初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