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6.社会、学校、家庭 社会、学校、家庭是存在于班级这一社会群体之外对班级有着巨大影响的外部环境。这三个环境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影响而对班级集体产生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针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整合其中有利的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目标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来消弥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但与一般的教育者不同,魏书生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是靠讲空洞的道理,强迫学生去认识、去接受一个道理、一个观念,而是结合发生在班级、发生在身边的一事一情,融情融景,使学生能在认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随时将育人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以“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管理艺术,整合存在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化解其中的消极因素,巧妙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魏书生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始终重视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标签: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制度,http://www.youer8.com6.社会、学校、家庭
社会、学校、家庭是存在于班级这一社会群体之外对班级有着巨大影响的外部环境。这三个环境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影响而对班级集体产生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针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整合其中有利的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目标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来消弥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但与一般的教育者不同,魏书生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是靠讲空洞的道理,强迫学生去认识、去接受一个道理、一个观念,而是结合发生在班级、发生在身边的一事一情,融情融景,使学生能在认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随时将育人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以“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管理艺术,整合存在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化解其中的消极因素,巧妙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魏书生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始终重视营造学校的民主气氛和科学管理的环境,“民主治校,科学管理”是他实施教育改革的主要思想。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魏书生形成了一套“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机制。同时他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魏书生教育改革思想的又一个组成部分。
魏书生在教育改革中一直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首任教师是父母,第一学校是家庭”。他的《家教漫谈》一书,阐发了他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及对此持有的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魏书生首先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家庭,孝敬父母,同时指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并通过有效的途径与家长建立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魏书生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坚持民主与科学的指导思想,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个性意识和学习生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种种影响,整合其中的积极因素,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实现“管理育人”的教育目标。
五、构成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在概括、归纳、分析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这一客观事物中,力求遵循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使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高度概括出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本质属性及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从而在实践层面上,利用对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思想、管理的途径、管理的方法等的了解和把握,在理论层面上,利于其理论价值的提升和理论意义的升华。
2.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首先是在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将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中的各个管理要素和各个管理环节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而不是将其中的某个构成要素单独加以强调,突出其功能及作用。其次是将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作为独立存在于魏书生教育改革实践子系统,在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始终考察
www.youer8.com 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这一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构成的有序联系及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在魏书生教育改革实践的整体视野中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六、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魏书生始终注重管理工作,并一直在寻求适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管理途径和过程,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理论上的丰硕成果和实践上的宝贵经验。
1.民主管理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人性的舒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受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魏书生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审视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汲取西方管理理论的积极成果,结合自己教育管理的实践,他认为“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时代的选择”,所以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选择了“民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虽然人的因素引起了注意,但在那里人仍被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了人在情感方面的要求”。 2 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全面而深入地展开,围绕着个体、群体、组织行为等,出现了人的需要理论,动机和激励理论等等。在现代管理科学“丛林”中,对人的研究更加深入,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论述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进入 80 年代,由于生产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变化,员工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跨文化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人在管理中已成为主要因素。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一直注意对管理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1984 年他在《我的指导思想》一文中提到了“教育与管理学”的衔接问题,“感到语文教学与管理学有很大关系”,初步有了对“学习程序管理”和“学生相互关系管理”的想法。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他“民主管理”的教育管理体系。
魏书生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民主思想,他确定了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把师道尊严观念下衍生出来的种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恢复到了人与人平等的正常状态,从而使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天性,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成为了可能。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真正发挥,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实现个人和班级管理预定的目标。魏书生实施“民主管理”的核心在于他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驯服物”。 3 他的这种“民主管理”思想吸收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积极成分。魏书生认为“所谓人性,就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别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品质。……人类在不断进化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心灵中人性的成分会越来越发展,占主导地位,占绝对优势”。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善的认识,他才在班级管理中坚持民主管理,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用民主的方式,通过协商、讨论、对话等形式,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前提下,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个人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完善学生的人性,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